■国学杂谈/武靖 夜凉如水,踱步院中,拜读完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心中思潮起伏,溢满感动。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的批判精神和求实精神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弦。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先有致良知,而后有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备受国学者的推崇,连习总书记也多次提到知行合一。 断断续续用了半个月时间,终于把《知行合一》这本书看完了,整体感觉,少年时的王阳明天赋异禀,具有极高的天赋,而且爱学习、肯专研,少年时便励志成为一位圣贤。成年后先是无心仕途,后面直言进谏,入狱,发配边疆。在贵州龙场悟道,领悟到心即理,从此豁然开朗,办学,到处讲学,又有门人的推荐平定江西匪患、宁王叛乱和广西匪患,战功卓著,却没有得到皇帝的认可,虽然他本身不在意这些名利。 特别有意思的是,在第五章,作者还写了关于获得幸福的方法,王阳明认为要获得幸福就不要和外物对立,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没有善恶可言,都是我们强加在事物上的。不以自己的好恶来评价外物,让外物按照规律自己去发展。专心地在良知上下功夫,用良知做事,你就能获得幸福,成为圣人。 细细品读《知行合一》这本书,我的内心再次随之走进了他那充满艰辛、满地荆棘的一生。他那超乎凡人的毅力和勇气实在令人敬佩!黑暗的现实政治,并没有让他萎靡,反而成了他心体光明的炼狱;苦难的生活道路,并没有令他退缩,反而成了他心灵世界不断提升的阶梯!他取得的成就,就在于他虽几经沉浮但总心存气节,不失自我:在宁王叛乱、势单力薄的情况下,他能运筹帷幄,巧用“心术”智取敌人,打赢宁王;他未进中央,一直在离北京城老远的地方当小官,未免大材小用,但他总能淡然处之……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早已被他那种求实、光明磊落的胸怀所感动。王先生虽然临死前仍没有等到朝廷对他所受到的各种诬陷与诽谤做出昭雪,没有等到他一心所期盼的人间正道与公义回归朝廷,但是他却始终“立德、立言、立功”,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月朗星稀,凉风习习。抬头仰望无尽的夜空,体味着王阳明先贤的坚强不屈和豪情万丈,内心顿时萌发出一个强烈的愿望:我要把“知行合一”作为座右铭,学习先贤在逆境中起飞,做一只强壮的雄鹰,在不断探索中磨练自己,朝着自己的理想奋力翱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