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城西干道清凉门隧道全长1.665公里,横断面为双向六车道,采用单箱双室的箱涵形式。隧道采用明挖方式修建,暗埋段基坑大多挖深在10米左右,最大挖深13.2米。工程地质多为杂填土和淤泥质黏土,西侧秦淮河大致与隧道平行,距离隧道中心约60米,因此水位地质条件差;明挖基坑开挖跨度25~39米,基坑变形控制要求严格;地面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多、地面交通繁忙、施工场地狭窄等诸多不利因素。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项目施工全过程安全零事故。
笔者在参与施工的过程中,感受颇深,浅谈以下三点体会:
首先是“严”。严是执法的前提。严是态度,法就是设计和规范要求,不能以经验代替规范。对复杂条件下的深基坑开挖,要以设计和规范为准绳。如开挖到基底要及时浇注垫层,每天开挖的长度和深度要求,开挖架设支撑的时间要求,周边防护的要求,这些基本的要求在设计和施工组织里说得很明确。要严格按设计和施工组织去管理基坑开挖。控制超挖、超时、超限的现象的发生。
其次是“全”。隐患是无处不在的,你不找它,它就找你,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安全督查网络,形成干部员工群策群力、群查群防的体系。领导、技术干部、员工从不同的层面对安全进行立体式监督和管理。在清凉门隧道深基坑施工中,领导干部带班制,主要从方案执行和管理上下工夫;巡查制度、监控量测日报制度,技术干部主要从工序上及相关检测中查找问题;员工群众主要从细节上发现问题。这样就系统地掌握了一线安全生产信息,发现问题也可以对症下药,及时纠偏纠错。
再者是“研”,也就是要琢磨。对施工中的一些隐患进行事前和事中控制。如深基坑开挖的钢支撑加设,在施工前可以问询现场具体操作人员,如果他们对钢支撑加设的时间、步距、施加力矩等要求不是很清楚,那么就有可能在交底环节出了问题,就很可能造成安全隐患。这样就需要及时与现场技术负责人沟通,把交底落到实处。对于新进场的工人问询安全方面的常识,如果他们不清楚,那是否是我们的培训环节出了问题,诸如此类,举一反三,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