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16年09月21日 星期三
日期检索
上一版 第8版:综合新闻 版面概览

宝中线上战塌方

    我清楚地记得,1991年的9月6 日下午是一个周五,宝中线大寨岭隧道进口一片繁忙景象:我和队部的20多名职工正在例行每周一次的生产劳动——协助八班在洞内移二衬台车;一班长刘三毛带领11名工友在隧道上台掘进; 下台挖掘机正在给梭矿车装渣,一切都显示这是个再正常不过的平凡日子。18点20分,忽然从隧道中部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隆”声,巨大的土块呼啸而下,接着在地面颤抖的同时,一股气浪席卷着沙尘向正在作业的我们扑来,刹那间洞内的电灯全部被气浪摧灭了。“不好,大塌方了!”在黑暗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同志们都惊呆了。

    当时洞内漆黑一片,我在安排大家后撤的同时, 和生活队长杨振坤一起打着手电筒来到塌方口。只见隧道两侧从起供线到拱顶塌个大窟隆, 高不见顶, 上面的土块还在“嗵嗵” 地坠落, 塌方边沿不断向四周漫延,地面上的土块已有2米多高。更令人揪心的是里面工友的情况弄不清楚,塌方长度闹不清楚 !无论我们如何喊话, 除了一阵阵坠落的土块发出的声音外,里面没传出仼何声音。情况虽然很不妙,但我坚信他们一定还活着,他们都在上台阶施工, 上台不但断面小, 而且开挖暴露时间短, 应力变化小,因此大家一定是安全的!目前最关键的是设法取得内外联络,争取在塌方口没完全封堵前把人救出來。

    此时,我正准备进入塌方深处向里喊话要求大家听候命令再突围时,隧道工区党支部书记应留根把我猛推向一边, 说:“你是现场指挥,不能去!”他边说边冒着仍不断塌落的土块,攀爬上土堆,沿着暂时较完整的左侧边墙, 深入塌体30多米, 终于取得联系后又从原路返回。得知里面工友平安, 我们信心大增。后来我才清楚,从里面喊话外面听不见,从外面喊话里面却听得一清二楚,要是早有此经验我们也不会此举冒险了。

    在对塌方的观察中,我发现黄土坍塌有个规律:在头一阵塌方过后,是密集地掉块,然后由密到疏,再后是有间隔地停顿,略停2~3分钟后,又是一阵密集地坍塌。拱顶也由塌方形成的不规则断面到形成自然拱,自然拱到下一轮坍塌中间有个几分钟相对的稳定时间。我意识到,人员突围早了不行,因为安全间隔时间短,长达70多米的塌方距离,人很难跑出来,安全没保障;突围晚了更不行,一旦塌体把隧道全断面封堵,后果不堪设想,关键是要抓住两轮塌方之间停顿的救人黄金时间。于是我安排人掐着表,详细记录塌方的次数、间隔和停顿的时间。与此同时,我站在坍塌滚落出来的大土块上,连续指挥人送风送电、清点人数、设立警戒线、向上级及设计、监理报告和通知工地医院……

    这时,被堵在里面的12名工友,在被困的40分钟里,没人痛哭流泪,没人惊慌失措,他们在老班长刘三毛的影响下显得异常镇定。塌方发生后,1971年参加工作的刘三毛把大家集中到最安全的掌子面,镇静地告诉工友不用怕,外面的领导一定会想办法营救我们的。接着又把仅剩下的半包香烟散给大家,讲述自已在枝柳线战塌方的经验,几名党员也一齐安慰和鼓励大家。当照明恢复后,大家又相互检查了鞋带和安全帽,整理好工具,时刻准备着受令突围。

    19时许,当塌方间隔到4~5分钟时,战机出现了,我立即命令向里面喊话突围。听到命令,刘三毛按事先的安排顺序,青工先走,老弱在中间,自己断后。青工唐光柳自告奋勇第一个在前面为大家探路。70多米长的塌方段高低不平且漆黑一团,在塌方口外的共产党员、木工班长楚发欣主动冲向塌方深处,站在土块的高处,照着手电,接应突围的工友。虽然有手电照明,但里面坎坷不平,有的大土块有一人多高,依旧看不清脚下。大家沿着指定的路线,冒着零星坠落的土块,相互搀扶照应,仅用3分多钟12名工友毫发无损地安全突出重围。此时,望眼欲穿的我们与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个个激动得泪满眼眶,当时的心情真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分别的近1小时,仿佛是恍如隔世。

    塌方4个多小时后,塌块即把隧道封闭得严丝合缝。抢救之及时,被困工友脱险之顺利,全队职工毫发无损的结果,让我长出一口气,我禁不住地额手称庆。在面临生与死的关键时刻,工友们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的情景让我至今刻骨铭心,从中看到和学到的东西让我一生受益不尽。  (冯天旺)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