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17年03月22日 星期三
日期检索
上一版 第6版:政工新闻 版面概览 下一版

“教科书”老朱

    在局广州地铁官湖车辆段项目经理部(建筑公司代局指),说到每天风雨无阻,准时准点,挂着磨得发亮的水壶,骑着自行车,穿着群安员衣服戴着袖标去工地的那个身影,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个被大家称道的,就是先后参建过近二十个项目,风风雨雨三十年的领工员朱德志,被身边同事称为“教科书”。

    在老朱身上,随身有两本笔记本,一是群安员工作手册,二是他的工作笔记。工作笔记详细记录着每天的施工进展情况,以及所遇到的问题。老朱笑言这是他自己撰写的“武功秘籍”。

    每天去工地前,朱德志都会佩戴好安全帽、穿上群安员衣服、别上袖章、挎着水壶、背上工具包,在仪容镜前,正正安全帽。用他的话说,自己身为施工员、群安员,必须以身作则,“四不伤害”不是说说而已。每天,全副武装的老朱骑着他那辆修了不下数十次的自行车,颠簸着,巡视着,不放过现场任何角落,一路走走停停,检查配电箱是否损坏,查看临时电线有无破损,看见特种作业人员,还免不了停下叮嘱两句,简明扼要地强调施工重点。老朱是工作态度上的“教科书”。

    三十年坚持下来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谨成了铭刻在他骨子里的印记,也练就了一副过硬的本领和一双“火眼金睛”。发现问题时,他通常都会第一时间予以解决,暂时无法解决的,也会在区域附近树立警示牌,并及时上报。他常跟年轻员工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因事小而不为啊!”一天,老朱进行下班前的日常巡检时,发现施工洞口的防护栏松动,很容易发生坠落事故,但是该区域的施工人员已经下班了。老朱二话不说,骑上车回到项目部,拿上工具,来回近4里路,固定好松动的防护栏。回到项目部时,天早已暗了下来,食堂的师傅说:“老哥们啊,吃饭时没见你人,就猜到肯定又在工地还没回来,饭菜都给你留好了。”老朱是现场管理的“教科书”。

    老朱每天都会用他专门挂在门前的毛巾拍打掉身上鞋上的泥土,然后换上门前放着的干净鞋子,才走进宿舍。他常说:“施工员天天在工地,身上脏,但不能把宿舍弄得脏兮兮,干干净净地休息也舒服。”一起合住的两个年轻员工,在他的影响下,个个都是爱干净的主。老朱是生活习惯上的“教科书”。

    老朱宿舍常备着小医药箱,里面放着碘酒、消毒棉签、创可贴、感冒药等常用药品,背包里装着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应急药品。他常说,有什么需要的直接找俺老朱就行。老朱还经常在饭后小憩的时候,跟年轻人说些安全急救小知识。年轻人把老朱当做了急救知识的“教科书”。

    项目开工以来,施工任务繁重,老朱夜以继日在现场监督,只是他的装备多了一个口罩。因为长期在工地,导致扁桃体炎症一直反复发作,为了缓解症状,他便戴起了口罩,工地多了一个“面具侠”。

    渐渐地,老朱连说话都困难,他就在每天下班后,把他笔记本里记录的问题在电脑上整理出来,半个月下来,终于练就了属于他的“武功秘籍”——《工地施工须知小册》,发给现场人员。他说,整理成书面的有时候比口头说还有用。          (杨春华 查高英)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