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者说/○弈轩
一到节假日,一些媒体喜欢提出一个“话题”:中国人的节假日不是打麻将,就是四处闲逛,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通过读书度过假期,充分感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可是作为书店“常客”的我却不这样认为,你看节假日里,我们这座城市的几家大型新华书店内,必定是人满为患,买书和看书的人都很多。这要感谢几家新华书店的人性化举措,给“书虫”们提供了安心阅读的方便,即使你只看不买,也没有人打扰你。“书虫”们或是坐在书店的地板上用心阅读着,或是踮起脚尖去拿书柜上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此时的他们没有了烦心琐事的纠缠,暂时避开了嘈杂喧嚣的闹市,躲掉了使人疲累的交际应酬,沉浸在读书的简单快乐之中。
读书之乐,当只有经史子集,还没有数理化的时候,中国人的体悟更深,他们常常用“宁可三日无食肉,不可一时不读书”来形容对于读书的痴迷。农耕文明的时代没有大型的印刷厂和造纸厂,书籍的制作成本很高,更没有陈列各类书籍的新华书店和图书馆。因此,通览汗牛充栋的书籍只能是很多人奢侈的想法,但是这阻挡不了中国人读书的热情。晋朝人车胤为了在漆黑的夜晚能多读几本书,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每天装着几十个萤火虫,靠着微弱的荧光读书。明代的宋濂在借阅别人的书籍后,约定很短的时间归还,他回家后不管是十冬腊月还是炎热酷暑,立即把书籍一字一句地誊录下来,从不敢逾期不还,书籍誊录后再细细品读此中滋味。
我以为:恭敬地翻开一本好书,在妙文佳句的字里行间放飞思绪,任意遨游才是读书的真意吧!当读书的快乐被明确的功利目的绑架,读书人寻找读书之乐的初心是否就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埃。试想下,读书的古人忘却了为欣赏记诵一本好书,一段好文直入心灵的快乐,丢失了沉思吟咏经典佳句的精神愉悦;眼望书本,却在畅想着黄金屋、颜如玉、车马多簇簇;今天所谓的职场达人看了几章职场攻略就琢磨着在职场小试牛刀升职加薪,财迷心窍者看了几册财经兵法就想在商场纵横捭阖、日进斗金,觊觎学者专家地位者读了几本名篇巨著就痴想成名成家;那么开卷有益是不是就被曲解成了做官的阶梯、发财的捷径、成名的大道?
其实,读书是求知求索的快乐过程,既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世界,又是了解社会、发现自我的钥匙。读书之乐更应该超脱追求简单物欲的需求,解脱浅薄世俗的束缚,摆脱心中杂念的浸染,享受怡然自得的心灵旅行,感悟思绪飞舞的美好瞬间,参透冷暖人间的玄机禅理,寻找到人生的方向和放置灵魂的家园。同时,读书之乐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论贫富贵贱,你是贩夫走卒,他是阳春白雪。火车上的闲读,临睡前的夜读,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可展开书卷,一览文学之美,哲学之思,先人之道。
同事们看到我时常出差带本书,就常常打趣我说,你这不抽烟喝酒,不玩牌打麻将,整天瞅着几本书多闷啊!此时,我常常回答道,和煦的阳光下,泡上一壶清茶,坐在靠背椅上,虔诚地翻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我觉得这就是人生的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