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18年06月06日 星期三
日期检索
上一版 第8版:综合新闻 版面概览

奋斗的岁月难忘怀

    1925年出生的赵生义已年过九旬。建国初期,作为为数不多的学院派知识分子,他从大学校园踏入工地,一直在为祖国铁路建设奉献。回忆起来,赵生义展露的不仅仅是一名知识分子的敬业情怀,也是中国铁路建设者满满的自豪。

    1945年,赵生义进入国立西北大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前身)土木工程专业学习,苦读5年,1950年一毕业就投入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建设热潮中。

    赵生义记得,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的彭德怀,要求快速修建好天水至兰州铁路。赵生义与21位同学一起奔赴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投身于铁路建设中。他们庆幸于自己所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以知识报国,把一腔热情和智慧献给新中国的铁路发展事业。时任甘肃省副省长王世泰转任西干局局长。曾与习仲勋、刘志丹等在陕北闹革命的王世泰,是位作风雷厉风行的干部。在他的率领下,那时,尽管条件艰苦,但工程建设风生水起,大家热情高涨,投入到建设新中国的滚滚洪流中。1952年10月1日,348公里长的天兰铁路全线通车。

    修天兰时,赵生义曾担任重点工程大营梁隧道出口端施工技术主管工作。工人们昼夜施工还可以轮班三班倒,而技术负责人就赵生义一人。每当工地有问题,他基本上是随叫随到,随时处理。由于地质状况不好,经常塌方流泥,有时一夜间他都要往返隧道两三次。凭着年轻时的好身体,还有建设祖国的热情,他从不叫苦叫累。大营梁隧道修通铺轨后,于1952年5月被任命为西干局第32联合作业工程队队长。

    1953年初,几乎来不及休整,赵生义马不停蹄,与从西干局调住铁道部第三工程局的队伍一起来了集宁至二连浩特铁路工地。赵生义担任了集二铁路的工区主任。曾经在集宁、刘家沟、版申图、朱日和工地施工。集二线施工条件艰苦,冬季的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尽管这样,隆冬季节工程也没停下来。所有人都憋足了一股劲,争分夺秒来打通这条国际铁路通道。

    年轻人的热情融化了季节的寒冷。住的是工棚,在滴水成冰的情况下,没有人退却。一个工程队有上千人,大家争着到工地最艰苦的地方去,都觉得在工地劳动无比光荣。职工们觉得在工地可以锻炼人,可以为国家多做贡献。1955年,靠着革命热情和顽强的意志,在缺少机械设备的情况下,333公里长的集二铁路顺利开通,所有建设者都倍感自豪。

    赵生义在参加修筑成昆铁路时,曾任长达2726米的迤资隧道出口端主管工程师。隧道贯通后,由于造反派头头当权,生性耿直的赵生义主动要求下到工班从事体力劳动。尽管如此,他从没荒废学习和技术攻关。1091公里的成昆铁路于1970年通车。

    也就是从天兰铁路开端,赵生义从实习生干起,到工务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步履稳健行走在各重点工程建设工地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留下他坚实的足迹,张包复线、丰沙线、通让线、盘西线、焦枝线、皖赣线、阜淮线、宣杭线等都有他奋斗的身影,这一走就是几十年。赵生义大学毕业时就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技术工作更是精益求精。让赵生义引以为傲的是,一生都没有出现过技术或质量事故。严谨务实的赵生义在铁四局枝柳铁路工程指挥部工作时,我局管段的交验报告就是由他执笔写就。由于技术功底扎实,后来,赵生义担任了局科研所办公室主任。

    1984年,59岁之时,赵生义实现了半辈子的夙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8年11月,63岁的赵生义光荣退休。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局里组织专家编写技术总结,赵生义义不容辞投入其中,又坚持到1994年,把一辈子宝贵的经验传承给下一辈的建设者,体现了一名老知识分子的宽广胸怀。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当时工地的氛围之好,让赵生义至今仍然念念不忘。在一起工作的老同事王光灿、陈椿长、黄保庆、黄天培等都在工地上得到锻炼成长,为四局发展、为我国铁路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口述:赵生义/执笔:黄河)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