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18年07月18日 星期三
日期检索
上一版 第5版:政工新闻 版面概览 下一版

青春的字典无“困难”二字

    ■今日论语   

    七月悄然而至,又是一年毕业季,年轻人正经历着从象牙塔到社会的艰难蜕变。特别是进入企业后,又体验了由公司机关到项目驻地的“落差”,再加上“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新员工难免会被眼前的“不如意”所困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但无论哪一代人的青春,总有一些东西是相通的。作为一名站在青春尾巴上的老青年,笔者也想把自己工作生活多年的一些教训和感想,分享给“徘徊”中的年轻人。

    当不知道该做什么时,学点东西总不会错。读书时,尽管笔者学的是文科类专业,但对于写作实在兴趣了了。而参加工作后,从事的工作岗位又要求良好的写作功底,这也导致笔者处处被动,甚至一度萌生退意。更让笔者追悔莫及的是,此后多年间没有坚持学习。这也是尽管有幸得遇很多良师益友,笔者仍进步有限的主因。回望自己一路走来的遗憾,希望90后的同事们不论身在何处、从事什么岗位,当你觉得迷茫时,不妨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很多东西会随时光老去,唯有知识会沉淀在内心深处。

    有些事情,要靠自己去想。思考是一件辛苦事。当拿出手机就能畅游网络时,要一个人静下心思考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有些事情,即使再难也得自己去做。思考更是如此。笔者就曾是一个懒于思考的人,总寄往于领导把所有事情都想到了,只需按要求做就好。如此,确实省去了思考的麻烦,可工作成效总是差强人意。记得多次获奖的某位著名演员曾说过:如果要表演回头一笑,我会想这个角色为什么回头,为什么会笑。可见,无论在什么岗位,不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多想想事情表象之后的内涵,就很难把工作做好。

    形成良好的习惯,也许比盲目的寄望于明天更好。笔者曾是一名重度拖延症患者。很多工作明知非常重要,却总是一拖再拖,甚至在deadline之前还没有动手。而整个过程,除了神经高度紧张之外,还时时受到自责的困扰,工作成效更难以保证。当一项工作勉强应付过去之后,又觉得“可以啊,这么难的事没多久就搞定了”,从而导致下一项工作再次陷入拖延的恶性循环中。笔者尝试了很多方法,现在也时刻与拖延症战斗着。从中,笔者感受最深的是习惯的力量。当一件事情变为习惯后,“我要做”的阻力就小了很多。趁着年轻,试着养成一些好习惯吧,诸如写作、跑步、日记等等。它们会让你受益终生。

    革命先烈李大钊曾这样激励青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对青年人更是寄予厚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而青年人该靠什么跨过通往梦想道路上的鸿沟,拿什么激荡心中豪气干云的热忱?

    奋斗,唯有奋斗! 

    (刘为洋)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