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马强
夕阳西下,忙碌了一天的地铁建设者三五成群地蹲坐在院里谈笑,享受着难得的惬意时光。我在休憩的人群中没有看到老何,猜他一定又在机具库。果不其然,推开机具库的门,老何正聚精会神地用螺丝刀当圆珠笔在机具使用说明书上滑动阅读着。
老何是负责现场施工管理的站长,工龄30多年,施工经验非常丰富。闲暇时光,我也喜欢跟老何唠嗑打趣,听他讲一些施工现场的事情。正如时下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他有故事我有酒,妥了。
老何抬头,看到是我进来了,忙招呼道:“小马,来了哈。”我笑着回道:“何站呀,下班了也不休息休息,还在忙啊。”
老何挠着头嘿嘿笑道:“也没忙什么,在看咱们公司深圳项目部寄过来的风管全自动加工设备介绍”,说着随手指向旁边一节镀锌钢板材质的风管对我说道,“可别小看了这节风管,全自动生产出来的哩!”
紧接着他又感叹道:“机具发展真的是日新月异啊!特别是咱们地铁机电设备安装这块,不学习是会被淘汰的呦,学无止境呀。起初的镀锌钢板风管制作,都是纯手工敲折翻裁焊,手艺熟练的师傅哐哐当当累到直喘粗气,日加工量也才10余立方米。现在就不一样了,咱们公司深圳地铁项目部已经率先使用了全自动风管加工设备,可以根据管件尺寸设置相关参数后批量制作,焊接机器人代替了人工焊接,法兰焊接以3至5分钟一副的速度24小时不间断进行着,日加工量可达500余立方米。人工智能化的推进,既提高了功效和质量,又把人从焊接这种易有职业伤害的工序中边缘化出来。”
听了老何的讲述,我感叹着互联网+时代的巨浪正在改变、引领着我们前行。老何笑着说:“这么些年了,也参建过北京、成都、深圳、武汉、郑州等诸多区域地铁项目,我能深切感受到工地这些年的发展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仅止于风管加工,像二次构造柱混凝土输送泵等小型新机具的发明,使得原本需要肩扛人挑、众人合力才能完成的脏活累活,如今随着施工生产机具的进一步革新,在提质增效的同时,也将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说到这里,老何脸上浮现出了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