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熊伟
与《铁道建设》报是1984年绚丽的邂逅,30多年的温情相伴,激励着我一直前行。
我出生在西南一个偏远小山村,早年家境贫寒,且历经饥饿之苦,大学未竟,未谙世事,随父并肩筑路。对于写作,我始终怀有一种敬畏和感恩的心理,“严父贤母”识字并不多,当“作家”的梦想我不敢去想,根本想不到有一天自己能干这一行。
1984年的冬天,父亲回家探亲时,我打开父亲的行李包时,无意中发现一张中铁四局《铁道建设》报纸,裹着糖果,灰黄的报纸上满是灰尘,于是我擦净了报纸,一边吃着糖果,一边伏在桌子上看了起来,报纸上写的全是铁路、公路、桥梁竣工、获奖、员工风采等作品,那里面有一篇“筑路父亲”文章,描述一位父亲长年累月地在工地工作,讴歌筑路人四海为家,风餐宿雨的人生漫步,对生活无限热爱,我仿佛看到了父亲在巍巍的大山深处,就着满天灿烂的星斗,蹲在破旧的工棚里,端着大海碗,和筑路工人一起吃清水煮面条的情景深深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再看看父亲布满了灰尘的包裹和报纸,顿时我感动得流泪了……邂逅中我与写作结下了“缘”。
直到1992年,我走进中铁四局《铁道建设》报社首批通讯员培训班。编辑童国强老师一对一的指点和帮助让我感动,从学习和研究样本、写法、版面、阅读、采写、投稿到稿件被编辑老师们润色、采用,在1年学习中,每一期《铁道建设》我都认真阅读、思考,我写的一些消息、通讯也被陆续刊登了出来。这对于爱好写作的我,是极大的鼓励和鞭策——鼓励我认真学习思考,一直给我力量,伴我前行。
为了那绚丽的邂逅,长久激励我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进取,不断用执著和追求讴歌世间的真情与真爱,这种行为方式陪伴我度过了寂寞的青葱岁月,也陪伴我度过了平淡琐碎的工作生活。多年来,我跑遍了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工地,用手中的笔描述着企业在祖国蓝图上的印迹,用一段段影像记录着筑路人挥洒汗水的豪迈,用一次次触动明晰着渐渐读懂的忠诚。我开始感受到,梦想的形成是两万多名奋斗在全局各个战线职工的梦想集合,接着地气且有着惊人一致的共同目标。我希望自己的梦想,也与她在某个契合的点上交融,汇聚其中。一路走来,我从《铁道建设》报里读懂了那些年企业所经历的过往,感叹岁月变迁、时光荏苒;从《光影60年》领略了企业在追逐梦想路上的信仰与执着,领悟任重道远、前仆后继;从《四局好人》里遇见了这个企业里平凡而伟大的正能量,领会企业精神、文化之源。目睹了中铁四局建设工地奋战的汹涌澎湃,夜晚的弧光在天空中闪耀着迷人的彩虹,昼夜机械声声鸣笛、整齐嘹亮的点名声、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又为筑路人吹响了黎明的号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写作数年,这些我人生岁月中的枝叶片节,将永远充盈着我绚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