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19年03月20日 星期三
日期检索
上一版 第5版:政工新闻 版面概览 下一版

在奋斗路上砥砺前行

——记局劳动模范、城轨分公司总经理梁超副题引题题一题二

    梁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中国中铁铁道工程一级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自2016年7月任城轨分公司总经理以来,他和班子成员锐意进取,累计完成新签合同额220亿元、营业额128亿元,新购置13台盾构机,盾构掘进累计达72公里。2018年,城轨分公司首次跻身中国中铁三级施工企业专业工程公司20强,获评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全国盾构数字化示范基地”,参建的深圳地铁11号线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开发的“城轨云”获安徽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一等奖。

    在铸品牌、拓市场上,梁超高度重视契约精神,把“以业主为中心”作为破解发展困局的第一要务。在广州、福州、深圳等区域地质复杂和资金条件困难的项目上,他与员工选择在逆境中坚守,获得业主高度认可,为福州、广州区域连续承揽7个项目奠定基础,诚信和实干把“四局城轨”的品牌影响力越做越大。2018年,公司6个区域48个项目获得业主评比70项第一,获得国家级、省市级荣誉59项。

    他努力践行集约化管理,通过做深做透区域市场,实现有限资源的高产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企业经营规模大幅增长,20亿元以上体量的区域有7个,仅杭州区域就承揽了94亿元。而且有代表性的“难点标”、与业主形象相关的“敏感标”、处于重要枢纽位置的“战略标”越来越多,在集约化管理的带动下,区域连点成面,项目质量数量“双提升”,企业发展蒸蒸日上。

    在抓管理、强基础上,梁超勤于思考和敢于探索,他借鉴军队改革思路,提出“公司管总、业务主建、区域主战”的管理思路,把全力量凝聚起来,把目标统一起来。先后修订45份核心管理文件,重新梳理公司管理架构。通过“城轨云”对自动责任矩阵、精准预算管理等进行实践和探索。目前,“城轨云”已初步实现“一张面板看公司、一张图表诊项目、一个模型评价人、一个规则保目标”,对进度、成本、效益等实现数据即时抓取和分析。公司还启动岗位评价、组织评价等功能的开发,形成“部门围绕项目转、项目围绕业主转”的良性循环。

    他始终坚持集体议事规则,所有事关企业发展、涉及员工利益的关键和重大问题决策,严格执行“党委会前置”程序进行讨论。他大力推行“委员会”“小组”议事制,成立学习与考核委员会、成本管理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背书解决管理中的难题,形成初步决策后,再经公司党委会讨论决策,由此将跨部门、跨业务问题“晒在阳光下”。

    梁超积极倡导“贡献者优先”价值导向,把求真和务实作为夯实价值观的两个基础。在求真的道路上,公司以“产值、形象进度、重大节点”实现“三控”,把管理研究院分院的职能转变为“数据中心”,对现场和“城轨云”线上线下的数据进行品质监控,高度关注人机物成本消耗、进度等过程管理要素。在考核管理中,他更加注重实效,厘清一次经营和二次经营的界限,把年度人均劳动生产率、产值贡献率等纳入考核,对开工、大干、收尾进行三个阶段的责任成本考核。

    在这种“强基固本”的管理模式下,企业向“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稳步迈进。公司2018年完成产值54.03亿元,盾构掘进达44.33公里,始发46次盾构、贯通27个盾构区间、完成45个重大节点,攻克穿江过湖、复杂地层穿越、超深超宽基坑等重大风险和技术难关,人均劳动生产率从200万元增至400万元,盾构机使用效率同比提升30%,故障率却同比下降28%。

    在塑人才、促发展上,公司成立企业大学城轨分院,在苏州、杭州、福州等7个区域成立“区域联校”,建立分院、区域联校、项目分校三级培训考核体系。2018年,公司举办培训班20余期,参培人数520余人次;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活动。另利用“城轨云”大数据,进行更加科学公正的考核鉴定,为员工成长提供更公平、公正、透明的舞台。

    在中国中铁首届“卓越杯”BIM大赛中,公司获得施工组团体、个人第一名;在局第十届青年技能大赛中,公司包揽盾构操作工种个人前十、团体第一以及测量工种团体第二、个人第三。去年,公司2名员工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获中国建设工程施工优秀工匠,4人省级五一劳动奖章,3人获省级劳动模范,1人获省级金牌职工,1人获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

    (周霞 黄梅 徐曼)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