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建筑工地,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景象可能是垃圾遍地、扬尘漫天、杂乱无章。然而,在郑州市绿城广场附近,有这样一家“绿色工地”,一定能让您的印象有所改观,它就是中铁四局郑州地铁控制性节点10标项目工地(城轨分公司)。近日,笔者来到该工地,呈现在眼前的景象是:干净整洁的道路、堆码整齐的物料、井然有序的施工……究其原因,当归功于项目施行的精细化管理。
严抓细管,做好文明施工
中铁四局郑州地铁控制性节点10标项目部主要承担郑州地铁9号线与10号线换乘车站——-绿城广场站的施工任务。该车站地处郑州市老城区,毗邻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等郑州市主要政府机关,是市民集中健身的娱乐场所和重要的交通要道,所处位置高度敏感,同时跨二七区及中原区属地管理,对文明施工、常态迎检要求较高。
为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项目部进场伊始便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环境保护及现场文明施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措施及相关奖惩制度,定期对各工区环卫作业进行考核,每周例会通报考核结果。
在工地大门口的醒目位置,项目部设立了《场地扬尘治理公示牌》,场内设置扬尘治理在线监测设备,配置了20余台雾炮机和20余台焊烟净化器;工地围挡全部覆盖绿色仿真草皮并安装喷淋装置;车站内设置了3处全自动冲洗设备,进出场车辆需要经过4道冲洗工序并进行登记,保证净车出场。
为了将工作做足做细,项目部还专门成立由20多人组成的精细化管理班组,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做好现场日常清扫、洒水、裸土覆盖、车辆冲洗、标识标牌、围挡喷淋系统管理等扬尘防治工作。
信息化助力,打造智慧工地
为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项目部先后投入70余万元,用于完善信息化管理,着力打造智慧工地。
施工现场安装的自动喷淋系统随时待命,一旦扬尘监测仪侦测到大气颗粒超标,围挡上方的喷淋系统就会自动开启,既确保现场扬尘得到有效控制又避免资源浪费。引入可视化3D交底技术,打破传统纸质版枯燥、单一的交底形式,使得一线作业人员通过观看3D动画视频,更加直观地掌握施工要点。24套视频监控设备覆盖工地各个角落,信号与区、建委和轨道公司连接,做到对现场实时监控。项目部为每位施工人员采购了带有芯片的安全帽以及配套系统。工人佩戴这种安全帽通过闸机进场时,系统自动读取人员信息,实现人员的数据统计、实时定位和行动轨迹监测。
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项目部将大数据应用到地铁工地的劳务管理、安全质量、环保测评和控制等工作中,将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精心服务,广受嘉奖好评
项目部不仅在施工管理上下足功夫,还注重与地方相关部门联合联动。结合郑州市目前大力推行的“路长制”管理举措,项目部主动与郑州市二七区辖区办事处建立精细化管理战略合作,签署《保通路保洁质量共同包保责任书》。项目部精细化管理班组每天义务将工地周边的小黄车、电动车摆放整齐,切实改变围挡周边的社会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得到了社区的一致好评。同时对场外围挡、保通路全天候进行冲洗及洒水降尘,做到24小时动态管理,维护好整洁的市容市貌。
“去年5月份,我们首次尝试给围挡穿上仿真草坪,得到了市民的认可,很多市民自发地在围挡前合影。此后,我们首创的‘绿衣’围挡受到了市领导的表扬,并在全市推广学习,成为城市另外一张绿色名片。”该项目部书记朱晖介绍。由于各项工作措施到位、执行有力,该项目的扬尘治理、安全质量、保通路管理、围挡创新和维护得到了市领导、市扬尘办、市文明办、辖区政府等相关部门的一致认可,各类荣誉也纷至沓来。
自进场以来,项目部先后获得了郑州市二七区的“四好工地”、区大学路办事处的表扬信、市公安局大学路分局颁发的“大气污染防治五星级单位”、市扬尘办颁发的首批十家“绿牌”示范工地、市保通路年度评比第一名、郑州地铁集团2018年度履约评价优秀集体等荣誉称号。由于表现优异,业主单位前后奖励项目部累计逾60万元。
项目经理于建林表示,今后工作中,项目部将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推动精细化管理向深度延伸,全面打造品质地铁、智慧地铁、文化地铁、绿色地铁,为四局在郑州地铁市场的滚动发展贡献力量!
(邵军体 孙鹏 王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