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19年06月05日 星期三
日期检索
上一版 第3版:安全月话安全 版面概览 下一版

安全生产切忌形式主义

二公司安质部部长 陈接富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我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项目工点多、分布散、战线长已成常态,安全管理形势严峻。我们始终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施工进度与安全生产的矛盾,坚持红线意识,多措并举严把安全质量关,不断深化全员安全教育,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力度,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全国第18个“安全生产月”到来之际,本报特约部分安全管理人员,就如何“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各出高招,为安全管理工作献计献策,助推企业安全生产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中央三令五申把工作落到实处,切勿搞形式主义,特别是在生产建设上。随着国家对安全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安全事故的处罚越来越严厉,如何避责成为大家关心的核心,安全生产工作形式化、痕迹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但我想说,安全生产工作关键还是在落实。

    2014年12月,《安全生产法》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以及生产经营单位相关人员的责任,目的就是让企业和个人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但当“达摩克里斯之剑”高悬头顶的时候,很多人想到的却不是“履责”而是“免责”。一旦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免责”上,形式主义立刻就有了很强的生命力。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怪相: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看似“码”到成功;下级哄上级,层层加水,结果“水”到渠成。而真实的情况呢,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并没有提高,相反,基层由于疲于奔命,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痕迹”上,真正的安全反而疏于管理,没有出问题,很多时候靠的是运气。

    例如,一项目现场存在较多安全质量问题,项目安质部、监理、业主、质监站等都或多或少发现了,但大多数都是下个书面通知或口头提下就完事了,或者在项目的请求下轻轻带过,但实际上项目并没有足够的措施去督促解决,或许是由于单价、对协作队伍的管控不力等原因,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管理水平得不到提升。而项目领导为了不“麻烦”公司或局领导,抱着将就着把项目尽快做完的想法去推进。试想,长此以往,问题只会越积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安全隐患和风险是很大的。实际上,这样的现象和情况在不少项目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只不过很多领导不愿打破。

    让人不解的是,为了在安全管理上出业绩,各级领导“变本加厉”地出各种花样证明自己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各种花里胡哨的“痕迹”和创新做法实际上成了名副其实的“客里空”。基层一线的生产人员,很多精力都被“痕迹”和“研究”所耗费,真正能投入到安全生产的精力可想而知,整个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一直运行在一个非常低的效率上,这就是现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处于瓶颈的主要原因。安全生产的目的是安全,不是通过各种没有意义的形式主义来证明和保障安全。“痕迹主义”发展到目前,已经比较隐蔽了,而且有很多变种,如果不实事求是地去评价其效果和效率的话,不易发觉,甚至剧情会反转,以至于最后成了“皇帝的新装”,危害是很大的。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这些听起来备受鼓励的口号都是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诠释!这就需要我们切实付诸行动。股份公司倡导的“管”“监”责任落实是很好的理念,但要落实到位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各级领导的强力推动,需要下大力气去解决人、机、料、法等方面的制约因素,真正让组织指挥系统、技术保障系统和资源配置系统充分发挥好“管”的职能,这样也可以有效促进监督水平的提升,形成“管”“监”合力,逐步实现本质安全的终极目标。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