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承天大道南延跨外秦淮河的工地上,路基段水泥搅拌桩、雨污水管下方高压旋喷桩、管廊底部双轴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有序展开……这只是局南京南部新城南片区EPC项目工程指挥部施工生产全面展开这一“画卷”的一角。
该工指常务副指挥长王杰看着眼前越来越火热的施工场面,两年多来的坎坷曲折仍然历历在目:“南京南部新城南片区是局首个EPC项目,在EPC管理模式和项目前期的报批报建方面没有任何可借鉴参考的经验。两年多来,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如今大部分分部分项工程的报批报建手续已经完成,具备了施工大干的条件,我们终于跑入了‘快车道’。”
局南京南部新城EPC南片区项目于2017年2月由中国中铁、中铁四局、中铁设计咨询组成的EPC联合体方式中标,采取“代建+EPC+全过程咨询”管理模式,我局是项目的牵头方和施工方。该项目北至机场二路,南至绕城高速公路,东至苜蓿园大街南延线,西至夹岗一路(不含),占地面积约3.15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有市政道路22条、桥梁14座、互通立交3 处、综合管廊9条、河道整治3条,工程总造价46亿元。工指下设3个经理部和1个工地材料厂,分别由二公司、南京分公司、上海公司和物资公司组建。
EPC是英文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的缩写,它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通常公司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进行负责。
谈及两年多来参与的前期报批报建工作,负责联系南京市国土局的工指办公室主任张君搬出了厚厚一摞资料:“在这里,勘测定界需要上报的资料就有工程可行性研究批复文件、土地预审批准书、用地规划许可证、设计院提供的用地红线图。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资料都需要到国土局的相关处室办理,没有一项资料能一次性就办理下来,基本上每天都在指挥部、国土局两点一线间奔波。”
该工指前期设计报建工作小组通过制作报建手续流程图、召开报建协调对接会等形式,让每个报建人员熟悉项目建设报批流程,从南京市地方政府网站上下载报批报建所需的各项资料清单,弄清资料内容及申报格式。
考虑到报批报建工作需要对接南京南部新城管委会等13家政府部门、上海市政总院等14家设计单位、国家电网南京公司等9家产权单位,以及审图、监理、审计、测量等单位,该工指与各经理部采取上下联动、左右互补方式来提高报建的工作效率。他们根据项目可研,对红线选址、道路要点、规划许可等60余项开工前必须审批的流程和条件进行全方位梳理,提前与国土、规划、水务、环保、园林、林业等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将政府审批部门所要的相关资料和流程图下发分解到每个经理部和每个前期工作小组成员中,将所需报建资料的准备时间、报送窗口时间、拿到审批成果时间进行倒排,做到每个节点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确保每个前置条件都能按时拿到审批成果。
为保证佳营南路、国际路在南京地铁五号线盾构施工前开工建设,该工指一方面积极与南京地铁公司对接达成施工期间相互配合支持的协议,另一方面督促设计单位中铁咨询抓紧图纸设计,同时将报建人员分组,与审图中心、国土局、规划局、燃气、燃油等单位提前对接联系和提交前期报建手续,在经过长达6个月的方案审定、专家论证、前期报建等艰苦协调后,最终有关单位同意待道路及管廊图审结束后,在土地性质尚未流转完成的情况下可先行施工。
“以我们现在对EPC项目运作模式中报批报建工作前置的理解,我们在成立工指时就不会像普通的施工项目一样迅速组织人员进场,这样也可以节约不少的管理成本。”王杰不无遗憾地表示。
如果说该工指两年来在前期报批报建工作上的实践为今后我局承揽EPC项目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经验的话,他们研发的固体废物利用技术更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南京市政府相关文件显示,仅南京市“十三五”棚户区改造建筑面积就达1538.0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分类整治面积达到1685万平方米,预计产生建筑废弃物(碎砖和钢筋混凝土)6123.78万吨。有关资料统计显示,预计到 2020 年,我国新增排放建筑垃圾将超过 50 亿吨。建筑垃圾不仅占用土地资源,污染环境,而且有损城市形象。建筑垃圾的妥善处理和再生利用,已成为城市发展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和一大难题。
为此,该工指在一经理部(二公司)建起了江苏省和我局首个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加工场,将大规模征收拆迁所产生的基础混凝土、砖渣等大量固体废弃物,经过震动筛分、水洗分选、均匀破碎、再次筛选,加工成粒径合格的再生物料,用于道路建设等工程。
“南部新城北、中、南三个片区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原材料约有100万立方米,这些建筑垃圾如果外运、填埋,不仅要花费至少150元/立方米的高昂成本,还要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如能生产再生材料成品80万立方米,可减少外运建筑垃圾成本1.4亿元;此外,还可减少外购石灰土约80万立方米,减少外购成本约9600万元。即使减去固废加工厂的建设、运营成本,最终也可节约投资约1亿元。”该工指副总工程师章彩贵拿起计算器算了一笔账。
目前,该加工场 “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填料制备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工艺及填筑路基施工工法”获得省级工法,“基于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填料的自动化加工生产线”、“一种建筑垃圾筛分机”、“一种建筑垃圾水洗机”三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