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19年06月05日 星期三
日期检索
上一版 第7版:花 簇 版面概览 下一版

舌尖上的乡愁

    ■散文/○吴慧

    “咦,还有竹笋炒肉呀!”下班了,员工们有急有缓地涌向食堂,还在食堂门口,我就听到高超拖得长长的欢叫。

    同作为一名出身于大别山区的山里人,我理解高超对竹笋的那份感情。我成长的小山村,举目四望,皆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山脉,白墙青瓦的村落掩映在山脚的桃李桑竹之间。在这里,凡是有竹子的地方,必有人家,靠山吃山的山里人,餐桌上自然少不了笋。这笋就像一根剪不断的敏感的神经,牵连着故乡和游子,总能在不经意间勾起游子对家乡的那份乡愁。

    山里的春,嫩得出水。一夜春风,河水变得充盈饱满,鱼儿、虾儿不知道从哪里就突然冒出来,引来成群鸭子嬉闹;树枝争先恐后地抽出嫩芽,嫩得让你不敢触碰,就连枝头叽叽喳喳的小鸟都穿梭得很是小心。这时节的山村,桃花红了,李花白了,菜花黄了,把掩映其中的村落打扮得格外好看。积蓄了一个秋冬的力量,笋也开始悄悄生长,生长得特别迅猛。它们突破土层,或钻出石缝,天天向上,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的生长欲望,再过两个月它们就能长成一根根成型的竹子,会抽枝、会吐叶,长得潇潇洒洒,玉树临风。

    春夏之交,就是山里人吃笋的季节。清炒的、凉拌的、锅炖的……味道鲜美,久吃不厌,若是山沟里抽出来的野竹笋,味道更为鲜美。

    生于斯,长于斯,笋也养育了我。异地求学、异地谋生,吃笋便不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工作以后,随着工程四处奔波、居无定所,家回得少了,吃笋也就变得奢侈起来。

    项目部食堂的笋,可谓来之不易。去年春上,项目部借着绿化带迁改移栽来一片竹子,经过一年的生养,今年意外地长出一片竹笋来,便成全了我们这群游子思乡的味蕾。它不仅好吃,更是像极了我们筑路人。

    出土之前,笋子就默默地积累生的力量。春风过后,便野蛮生长,它不管在什么生长环境,不怕土层的覆盖,也不怕岩石的堆压,悄悄地生,默默地长。我们筑路人,为了祖国的建设发展,也从来不挑环境,无论是奔走于大漠高原,还是游走于老林深山,总是默默地积蓄力量,默默地奉献才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每到一处,必造福一方。不管在哪里,不管遇到什么技术难题,不管碰到什么建设困难,也不管工程工期多么紧迫,我们总能攻关克难,突破一个个阻碍,就像这笋,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生的力量。

    打好饭菜,落座,正好在高超对面,相视一笑,胜过千言。筷子夹起竹笋,放入嘴中,细细品味,清香四溢。对,这就是家的味道,就是筑路人的情怀!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