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之时,她挺身而出,勇担重任,奔赴武汉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医护人员、一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和先进本色。她就是安徽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成员、中铁四局中心医院外二科护士长、2020年合肥市“三八红旗手”凌素花。
凌素花1998年7月毕业于成都铁路卫校,在中铁四局中心医院工作至今,2010年7月取得在职本科学历,201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9月晋升为主管护师,现任外二科护士长。参加工作22年来,她先后在内二科、体检站、手术室等部门从事护理工作,熟练掌握了护理操作技能,业务能力突出。
传递医者仁心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凌素花作为护士长,一直坚守一线,密切关注上级医疗机构和本医院发布的最新疫情信息,带领科室护理人员学习诊疗方案,根据医院有关返肥员工居家隔离要求,了解科室员工行动轨迹,做好隔离登记。
1月30日,凌素花在医院微信工作群里看到一则消息,医院将招募“勇士”,成立应急小队,驰援抗疫一线。她便主动请缨,递交请战书,随时服从医院一切工作安排调遣。之后,她多次向院领导表达支援抗疫一线的强烈愿望。
她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家中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父母年事已高,丈夫同在中铁四局工作,较为繁忙。但在疫情面前,她毅然选择放弃家庭团聚,志愿奔赴抗疫前线。
2月19日下午,安徽省第七批(合肥市第四批)援鄂医疗队成立,凌素花和另两位同事名列其中。接到通知,凌素花立即收拾行囊,准备生活用品。次日下午,她匆匆与爱人、年幼女儿挥手告别,踏上飞机,飞往武汉。
“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从合肥上飞机,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武汉。真想尽快投入工作,用自己的专业为武汉人民做一点事。”临行前,朴实和善的凌素花与大家聊天、话别。
践行党员初心
到达武汉后的前五天,凌素花和安徽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们一起,参加防护培训。培训老师分别讲解医疗组、护理组、院感组的防护要领,并做示范,包括穿脱防护服物品准备、具体步骤、注意事项、防护消毒处理、穿脱防护服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等等,目的就是帮助医护人员减少职业暴露,保证自身安全,做到“零感染”。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凌素花深知每个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的重要性。培训结束回到住处,她按规范流程反复回顾每一个防护细节,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操练,直至熟练掌握。通过不懈努力,她顺利通过严格的防护考核。
2月25日晚,凌素花接到通知,她和队友们支援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排班执行四班制度。2月26日,她正式上岗,当天值2:00~8:00班,三人一个班组。天气寒冷,班车师傅12点半已准时在酒店门口等她们出发。途中,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大概四五十分钟车程,到达后湖院区住院部。
凌素花被安排在后湖院区十楼的发热十七病区,总共50张床位,入住了48个患者。其中病情较重的患者有十几个,主要是血透病人感染上新冠肺炎,导致病情更加严重,这当中又有4人被下了病重医嘱。
从2月26日起,凌素花每天在隔离病房里,穿着密闭的防护服,戴着厚厚的口罩,呼吸都十分困难。她奔波在病床之间,护目镜上粘满水汽,连续十小时禁水禁食。初春时节,武汉的气温仍旧在个位数徘徊,但她的衣服被汗水湿透,直至当天工作结束。她的护理工作不但忙碌,而且任务重。在隔离病房里,她为患者充当护士、家人、心理疏导员等多种角色,不但要给患者进行治疗,照顾他们生活起居以及卫生处理,还要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长期佩戴防护面罩,令她原本光滑细腻的脸上布满压痕,她却说那是最美的勋章。因为她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员,牢记为民服务的初心。
待患者如亲人
凌晨两点,本该是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但隔离病房床头的铃声此起彼伏,因为患者们不断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各种不适症状。凌素花及时赶到病房帮患者拍背、擦嘴、处理呕吐物,安慰患者。这天,凌素花刚忙完喘口气,46床一位老年男性血液透析病人,起床时腿发软不小心摔倒在地,她和同事赶紧把老人扶到床上,心电监护测量生命体征、吸氧,向医生汇报进行紧急处理……
凌素花业务技术精湛,即使戴上三层手套静脉输液也是“一针见血”,年轻护士穿刺不上时总是找她帮忙。她用心护理,始终用温柔的话语鼓励患者,在充斥病毒的空间里,搭起一座座爱的桥梁。
一个忙碌的大夜班就要结束了,天亮了,凌素花给患者抽血、测血压、量体温、发药、喂药,帮所有患者暖瓶里装满开水,协助洗脸、漱口,送饭、喂饭、更换床边垃圾袋,忙完所有的工作,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隔离病房,做好防护措施,履行12道卫生规范后,随班车回到住处。此时,她已十个多小时没有吃饭喝水,双手也被防护手套捂得发白,但每每想到病人痛苦、疲惫的神情,她就精神振作、充满斗志。 (王竹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