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韦晗
朱自清在《匆匆》中写道:“燕子飞到南方去了,有在飞回来的时候。杨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人走了却无法再回来。
每年清明,思念在心里油然而生,那是对逝去亲人的缅怀。
2014年夏天,一场疫病,突然夺走了爷爷的生命。临终前,他对我说:“好好工作,做个有出息的人。”每次想到这句话,内心仿佛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催促自己不断前行。也许,这是爱的力量。
爷爷1935年出生,因为家境贫寒,小学三年级就辍学跟着大人一起挣工分,讨生活了。为了生计,他学过木工,哪里有活就去哪里,用勤劳的双手,养活了一大家人。
爷爷不仅是我劳作的榜样,更是我童年时代温暖的依靠。那时候,他总爱背着我去赶集,买糖葫芦、甜糕给我吃,偶尔还会挑几个大苹果塞进我的口袋里。馋嘴的我,每次都把汁水滴到爷爷后背上。他竟不恼,将我从背上放下来,捏捏我的小脸蛋,爱怜地说:“馋嘴儿,慢点儿吃,爷爷不与你抢哦!”
年龄稍大一些,爷爷便经常打发我出去给他打酒喝。“酒能解乏,促睡眠,好东西嘞!”爷爷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当时有一种酒,号称“八毛冲子”,度数高,爷爷每次都是兑些凉白开再喝,顺便让奶奶再给他炒一盘花生米。后来,我们自家开始酿制米酒,每年腊月,酿一批米酒。偶尔兴趣来潮,他会喊我陪他一起喝两盅。
美好的时光,随着流年远去。现在想要见爷爷,只能在深夜的梦里。为了缓解对爷爷的思念,每年清明,我都会回到家乡那座不知名的小山上,在爷爷坟头,斟满一杯酒,与爷爷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离别之际,心中总会泛起淡淡哀伤。不知不觉间,几滴清泪从眼角滑落,亦如清明时节的雨,丝丝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