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安全生产月”",动笔写稿时,我想起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大学暑假期间,在朋友家中的彩钢瓦生产车间做零工,吊装货物时手夹在绳索与钢筋之间不能抽出,夹得生疼。万幸起吊不高,否则便没有手在这里码字了。
在陌生的环境下,人总会产生很强的戒备心,相反,工作环境熟悉,流程清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懈怠心理,去掉防备与谨慎,这时会产生“见怪不怪”的心理。比如,电线破损便有了“明天再修”;塔吊钢丝绳起毛打叉,便有了“吊完这一次再换”……为图省事、图方便、赶工期,很多工地会出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现象,看似很赶,实则很懒。懒就懒在从安全工作中投机取巧,当然,危险也将由此而来。
工地上,项Q部都会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他们的存在就是为给大家“找茬”,许多项Q部从进场到交付都能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正得益于此。但智者千虑,百密一疏,新闻上依然会看到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安全负责,不应该怕麻烦。
汉语中有一个词,敬畏,因敬而生畏。每个人都是安全责任的主体,除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外,每一个身处生产岗位的员工,都应该清楚知道自己可能面临哪些潜在危险。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希望员工发生安全事故,但安全事故发生后,受损最大的却不是企业,而是受害者本人及家属。无数血淋淋的案例告诉我们:安全事故,没有赢家,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自己。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这是中药界恪守的古训,这话套用在安全生产上,我觉得依然受用。出工前,先看一眼天气预报;上脚手架时,检查一下是否固定稳当;防护用品损坏,及时维修或者替换。安全生产,不要怕麻烦,更何况,受益人是我们自己呢。(万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