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的崔新明,是今年刚分配到中铁四局市政公司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项目部工程部的见习生。虽然是见习生,可这个山东小伙有点“猛”,这不,刚来项目十几天,他就在桩基施工旁站时,与供柴油的送货员发生了争执。
“你们说是880升的油,为什么我们量才850升,差了将近30升的油?为什么误差那么大?”
这天,供柴油的送货员送来4桶柴油,报的油量是880升。崔新明和物设部的见习生于怀远拿着尺子认真测量,发现实际油量在850升左右,当场提出质疑。
送货员—听就不乐意了:“我自己去油站加的油,怎么可能会出错,可能是桶不—样,有点误差。”
“误差可以有,但是差了近30升太离谱了,必须给我们补齐,否则我们是不会给你签字的。”崔新明说。
“小伙子,你刚来没几天吧,我跟你说这个误差是正常的,而且油站就加给了我这么多油,我也没办法,总不能让我自己垫钱去加油再来找你们结算吧,小伙子通融—下。”送货员—脸讨好地说。
“这不是通融不通融的问题,而是我们既然负责这项工作就要认真对待,既然你说是加油站加错了,那你去找加油站吧!”崔新明斩钉截铁地说。
送货员看到崔新明态度这么坚决,也不再说什么,灰溜溜地开车走了。
原来,大学生活动中心要施工1000多根预应力管桩,轰鸣的打桩机昼夜不停,共要六七千元的柴油费。而崔新明的任务就是统计监督油耗,做好记录,防止出错造成后期油费账单对不上。
崔新明和于怀远把事情汇报给项目物设部部长代宋琴后,代宋琴对两个刚上班的见习生伸出大拇指:“我已经通知他们换人来加油了,并且使用我们提供的油桶和标尺当场测量。”
项目成本管理不仅要把控大局,也要着眼细节,需要更多像崔新明这样的员工,在工作中“锱铢必较”,从—点—滴中“省”出真金白银。 (李浩成 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