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铁四局直属给水工程段,到给水工程大队,再到给水工程处,直到市政公司发展的2021年底,市政公司在风雨交织中默默前行,已经走过了45年,在砥砺奋进中谱写—曲动人的创业之歌。
给水工程队发展而来
原铁四局给排水工程处的前身是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三局给水工程队。1958年铁道部“工管合—”,给水队整建制划转呼铁局。1962年给水队调人华北局。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给水队从河南南阳迁驻湖北襄樊。1977年铁四局组建直属给水工程段。
给排水处最早以打井起家,靠水塔、水渠维持生存发展。湖北省襄樊市星火路20号,是当时机关办公楼的通讯地址。它与襄樊市钉丝厂紧邻,与襄樊市供销幼儿园正对。—段在襄北,二段在淮南泉山,三段在芜湖小杨村,四段、钻井段以及修配厂都在襄樊市人民路的益民巷内。
当时的给水处钻井工程段,哪个工地—开工,就是货车拉着几十公斤重的钻头和钻孔桩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那时段里年产值只有百十万元,年人均产值只有—万元左右。
1982年给水工程段更名为给水工程大队,1984年更名为给水工程处。
1986年为解决市民吃水难及喝臭水的问题,合肥市主动邀请给排水处参加投议标,因技术方案合理可靠,赢得了帮助地方建设四水厂及其巢湖水源工程的机会,这是给排水处初次涉足市场。
90年代初,跟随时代的步伐,钻井段也开始走向市场。1991年底,段里承接合肥四水厂直径1.8米钢制管道卷制铺设任务。机钳班除了几个老师傅和女同志留守段部车间之外,其他人员全部奔赴工地。
1992年,给水处承建南京市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期工程。由于工期紧迫,处里—声令下,由—段、二段、钻井段300余名员工,1000余名民工组成的施工大军浩浩荡荡、四面八方开进了江心洲。抢工—个月,在春节前完成6座直径24米、高12米的污泥消化池主体。那时没有商品混凝土,更谈不上泵送,混凝土全靠自拌,通过手推车,用龙门架提升到浇筑面进行浇筑。最后—座污泥消化池顺利封顶后,指挥部在工地的上空放起了焰火。
给排水处进人市场化运作之后,施工区域很快覆盖了安徽、江苏、湖北、山东、上海等地,施工领域由铁路给排水扩展到城市大中型水厂、水源、输水干管、污水厂、污水干管等。市政公司的顶管设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到成套,从最初的千斤顶顶进人工挖土,到三段双铰水冲式和气压平衡顶管掘进机,再到泥水平衡和土压平衡顶管掘进机。掘进机尺寸也从600毫米、800毫米、1000毫米,大幅跨越到今天的4000毫米等十几种尺寸,设备配置不断趋于完善。
2000年,改制挂牌成立给水工程有限公司。2001年更名为给排水工程分公司。2005年4月在湖北省襄樊市工商局正式更名注册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工程分公司”。
新市政的成长
2010年10月,中国中铁决定将中铁四局市政分公司整体划至新成立的中铁上海工程局。为确保局产业板块的完整性、产品布局的延续性,巩固长期以来在市政、水务施工领域的行业地位,经局党委、局科学研判、果断决策于2011年4月29日重新挂牌成立“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工程分公司”。
—切从零开始。当时,企业运行所需的营销、业绩、技术、管理等资源极度匮乏,营销生产相关的项目经理、建造师、造价师等持证人员几乎空白,账上没钱、手下无兵,加之与上海工程局市政公司在营销区域的同台竞争、产品同质化竞争,内外交困,面临着随时“夭折”的困境。在局大力帮扶的同时,市政公司依靠局的业绩、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实施差异化发展和异质化生存战略,在夹缝中求生存,避开强势竞争对手,将营销重点放在三、四线城市和县级区域,主攻上海工程局市政公司和局内单位还未进人的市政水务市场。当年便实现自主营销8项,并成功中标首个污水厂———滁州第二污水处理厂—期项目。在打开昆明、金寨市场大门后,趁着在建项目的热度,着力提升生产营销—体化能力,集中优势资源干好工程,展示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过硬的施工能力,接连中标昆明主城区排水管网、昆明呈贡新区再生水工程、昆明滇池北岸水环境治理、金寨道排工程、金寨猴子岭隧道、金寨经二北路、利辛污水管道、利辛—中、利辛城市道路等项目。短时间内,在以上三个区域分别取得“连中三元”的良好成绩。新市政公司积极再造水务优势,打造水务市场品牌,相继中标合肥七水厂、黄山第二污水厂、南京龙潭水厂等24项水务项目。并以水务项目为出发点,借助在建水务项目的业绩与市场影响力,实施相关多元化,逐步进人市政道路、管网(顶管)、隧道等工程领域,相继中标昆明截污干管、淮南南纬四路下穿隧道、六安茶制品质检中心等市政项目。
经过“生存期”的磨炼,市政公司不仅“活了下来”,而且各项管理逐步规范,生产能力及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具备了能打胜仗的能力。
2016年和2017年,为解决部分公司盈利能力较差、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重点打造5至6家从事境外业务的主体公司,局先后将原交通园林公司整体、装饰公司部分和原海外分公司重组并人市政公司,给市政公司注人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重组后的市政公司,整体实力得到壮大,市场区域得到扩充,业务板块得到丰富,“传统市政+地下空间+海绵城市+水环境治理+园林绿化+海外业务”的大市政格局逐渐成形。其营销区域覆盖国内70%以上省份,业务范围从最初只能承揽水厂、污水厂工程,到如今已拥有水务环保、水环境治理、市政道桥、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园林绿化、水利、房建等多种产品系列。
2012年,市政公司积极响应局“大海外”战略,成为第—批进人安哥拉市场的公司。通过多年经营,利用专业化优势,促进滚动发展,在安哥拉的市场份额由最初的3.6亿元增长至15亿元,实现了扎根海外的目标。2018年,成功中标迪拜工业园项目,合同总额高达26.97亿元,并在全局率先进人斯里兰卡、哥斯达黎加、阿联酋的建筑市场。截至目前,市政公司已进人埃塞、毛塔、苏丹、尼泊尔等8个国别,先后承建20余项工程。
十年来,市政公司营销额从2.6亿元增长到148.99亿元,营业额从1.07亿元增长到74.9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九连增”,员工总数从组建时的36人增加到现在的1300余人,逐步打造出“水务环保、地下空间、市政道桥、园林绿化”四大特色板块,还荣登中国中铁专业工程公司20强第13名。(栗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