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22年02月17日 星期四
日期检索
上一版 第5版:会议精神 版面概览 下一版

坚定效益优先 提升品牌价值奋力打造建筑央企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

———中铁四局总经理韩永刚在局五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稳健开局:以“十四五”首战告捷献礼建党百年

    2021年是新发展阶段的起始年,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演变、国内“战疫警铃”多点或局部长鸣的严峻形势,全局上下顶着国内经济恢复不稳固、建筑市场急剧变革的巨大压力,紧紧围绕“效益提升年”的总体要求,科学统筹稳增长、提效益、强管理、促改革、控风险等工作,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十四五”开局画上了—个圆满的句号。总体呈现三个特点:

    ---新签合同额和营业收入达到“新高度”。

    ---“两利四率”完成指标实现“新跃升”。

    ---品牌实力和属地首位度跻身“新段位”。国家级优质工程数量创历年最好成绩,全年获鲁班奖5项、詹天佑奖3项、李春奖7项、国优工程13项,首获大禹奖1项。参建的中老铁路人选2021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首获水利建设“AAA级”信用评价认定。局2021年“长三角百强企业”排名在人围的14家建筑企业中位列“长三角第七、安徽第—”。在建筑类企业中位居安徽省、合肥市“双第—”。局成功人选国资委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名单,并荣获全国交通运输“创新力文化品牌”等荣誉称号。

    (—)在市场比拼中昂首争先,有效提振了士气信心

    1.积极践行交通强国战略。铁路市场承揽份额位居系统前列,中标了世纪工程川藏铁路、沪渝蓉沿江高铁武宜首开段等重大项目,意义非凡;城轨市场精准出击,并首进佛山,实现了首批44个规划建设并已开工地铁城市的全覆盖。

    2.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聚焦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资源配置,提升区位产出度和集中度。安徽、江苏、广东、浙江和山东5省作为四局的“核心产区”和“重要粮仓”,省份新签额位居全局前五。

    3.抢抓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海外市场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承揽了几内亚马西铁路等工程,成绩取得十分不易。其中,印尼采矿项目为全局海外首个矿产资源类开发项目。持续做优投资业务。国内市场通过承包、投资经营双向带动,开辟“第二增长曲线”。以安置房建设为切人点,积极探索类地产开发,房地产—、二级开发年度新签额首超百亿元。运营维保、生态环保、水利水电等新市场开发均取得了新成效。

    4.经营质量效能实现稳步提升。加密GDP超千亿重点城市布局。积极运作大项目。由局主导,投资超40亿元的盐城城北片区开发项目落地实施。战略性业务中标多项,其中五公司东莞松山湖水厂工程设计规模创亚洲最大;建筑公司新塘站房工程首超5万平米;七分公司青岛胶州湾竖井工程实现进军海底隧道市场的新突破。经营要素建设取得进步,局取得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房地产公司获取房地产开发—级资质,近期—公司已晋升公路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更明显,—、二、三、四、五、七、建筑、市政公司等8家单位步人新签百亿“俱乐部”,—公司、二公司、四公司3家单位首超300亿元。

    (二)在生产攻坚中承压奋进,持续书写了匠心品质

    1.生产能力与履约能力实现双提升。坚持—切举措保安全、强质量,千方百计稳产高产。强力落实股份公司“铁腕治安全硬十条”,重新组建了局安全质量稽查队与试验检测管控中心;强化工程质量提升,在公路、房建、隧道等领域发布了两批质量通病防治与解决手册。全年完成施工产值同比增长21.5%,参建的中老铁路、赣深高铁、嘉兴站改、韶新高速、太湖隧道等—大批重点工程在年内顺利开通运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渝昆、湖杭及南沿江铁路等重点在建项目保持良好态势。

    2.工程创效与价值创造实现双提升。坚持—切目标围着效益转、为了效益干,提升项目全周期管理创效水平。其中,推动项目管理模式变革,探索把市场相对成熟、在建规模相对稳定的区域经理部改组为区域分公司,践行“大经营”“大商务”“大施组”理念,提升项目集群管理能力;激发团队创效活力,项目试点模拟股权、现场经费承包等多元化考核模式。

    3.管控水平与服务能力实现双提升。坚持—切工作到项目、服务到终端,“子分公司领导班子到项目驻点、总工程师下项目和项目管理策划”三项基本制度有效执行,不断凝聚“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强大合力。突出“设计优化先导作用”,局设计院服务全局PPP、EPC等项目的力度不断加大。

    (三)在改革创新中阔步前行,充分彰显了价值担当

    1.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清单逐步完成,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重点事项进展有序。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不断加大子分公司绩效考核人均指标权重,将“盈利创效”导向与人才引进、收人增长相挂钩。企业组织管理架构与时俱进,成立了局总承包管理部,重新明确了管理研究院、设计院、人才发展院及试验检测分公司的发展定位,以及各投资公司实体化、专业化路径。

    2.基础管理持续提升。坚持“效益优先、链条外延、系统联动”三大原则,加快构建覆盖各层级的大商务管理体系,四局特色的大商务管理建设实施方案基本成型。“十四五”战略规划正式发布,并出台工程总承包指导意见、新基建若干意见、房建业务八条举措,与行业12家优秀企业开展正反向对标提升行动,承办了股份公司17家工程局来我局集中对标交流活动。首次向社会公开招募优秀劳务队伍。

    3.创新能力稳步增强。推进商业模式创新,采用PPP、BOT、EPC+F、认购基金、股权投资、资本金投资等多种组合。推进科技创新,全局28项科研成果获行业或省部级及以上奖项,新增37项省部级工法、247件国家授权专利、9件国际专利。八分公司研发国内首套无砟轨道智能铺轨机组,物资公司开展了矿山绿色开发与洞碴绿色加工。推进管理创新,全年获省部级以上管理创新成果18项。管理研究院实现“七大建设场景”智能建造技术集成应用,并在川藏铁路推进数智工程实施方案;人才发展院获中国人才发展生态赋能奖、第十七届中国企业教育先进单位百强等称号。

    (四)在效益提升中真抓实干,显著改善了经济质量

    1.以清收清欠和亏损治理为抓手。

    2.以财经管控和降本增效为基础。

    (五)在稳健发展中共创共享,不断增强了发展活力

    1.党的建设全面加强。2.努力展现央企责任。

    3.持续改善民生质量。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员工。两批“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基本完成,为百对建设者举办了集体婚礼。中铁五号院、总部大院北区交付使用,二公司科技大楼加快建设,员工生活办公环境持续改善。做好先进典型选树,全年获全国五—劳动奖章2个、全国工人先锋号2个、火车头奖章5个、长三角重大工程劳动竞赛先进集体2个、安徽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1个,2名员工当选首届“安徽工匠”,合安高铁铺架团队人选“安徽经济人物”等等,展示了四局人踔厉奋发的良好精神风貌。

    二、抓住机遇:在胸怀“两个大局”中走好自己的路

    2022年是我局三年专项提升行动,继“2020年管理提升年、2021年效益提升年”之后,定位为“品牌提升年”接续奋斗的—年。

    (—)要聚焦行业“发展方向”,展现国资央企使命担当

    —要抓住新发展格局的机遇。二要迎接市场变革的挑战。

    三要谋求深层次的强强联合。

    (二)要厚植企业“五大优势”,在自我批判中成长进步(略)

    结合形势,我们提出2022年主要奋斗目标是: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同比均实现正向增长。资产负债率、两金规模严格控制在股份公司年度预算目标内。项目平均利润率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不低于预算指标,营收利润率、研发投入强度进—步提高。

    三、接续奋斗:奋力打造建筑央企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

    (—)突出—流战略管控能力,加快建设“管理效能更高”的品牌标杆企业

    1.抓产业结构优化。坚持质量第—、效益优先的原则,合理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加速推进企业由“工”向“商”转变。要做强建筑工程承包商。要做优城市投资运营商。要做精工程综合服务商。要做大平台资源集成商。

    2.抓资源精准配置。—是坚定扶强扶优导向。由局规划发展部牵头,突出战略引领、资源配置、差异管控,推进中国中铁“卓越型、跨越型”三级公司建设,推动四局内部资源配置指导意见落地。二是优化生产力布局。局规划发展部要结合股份公司的“底线要求”,摸清经营性子公司、合资公司和项目公司的发展状况。三是定期晾晒发展成效。

    3.抓规模“稳增长”。其—,突出区域支撑:局经营开发部要出台“首进市场、首进专业、首进业主”的专项激励政策。局经营开发部要总结不同省份不同城市的产业导人方向,实现精准管控。其二,突出专业支撑:—是传统板块稳规模。二是潜力板块扩增量。三是第二曲线树品牌。四是海外市场保质量。

    (二)强化—流项目管理能力,加快建设“核心能力更强”的品牌标杆企业

    1.深化安全质量管控,筑牢稳定发展根基。—是狠抓安全管理。局安质部要细化中国中铁铁腕治安全“硬十条”管理规定,落实局、子分公司、项目三级隐患排查治理,落实网格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同时,制定出台企业重大隐患分级判定标准清单。各子分公司要坚持“铁腕治安全”主基调,制定本单位的“硬十条”实施细则,严格落实“六不施工”、领导带班等要求,将落实情况纳人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要探索在房建领域引人第三方安全质量检测单位,同—单位的区域分公司或区域经理部内部项目要开展“交叉互检”。局安质部要推进局稽查大队和内外部安全质量“专家库”建设,解决排查中发现问题不精准、整治推动不力、部分监管人员检查走形式、督导查处“宽松软”等问题。二是强化质量控制。要坚持“首件先行、样板引路”,确保工程实体质量达标。要以“完美履约”为导向,各子分公司要主动策划管理亮点;要加大创优奖项的源头策划,主动挖掘新开工项目的创优亮点,努力争创更多的地市级、省部级及以上质量奖项。

    当前及今后—段时期,要高标准、高质量、高层次建好川藏铁路。各参建单位要以“五大工程”为目标,结合“六个确保”、“五个优化”要求,按照“五年洞通、六年完工”的工期进行倒排,科学掌控施工节奏。局总部和参建单位要给资源、给政策、给激励,确保四局在川藏铁路中起到引领作用。

    2.守住成本效益底线,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抓两头”:即抓好项目前期策划和后期收尾管理。前期策划方面,各子分公司要分专业建立前期策划的专班团队,今年要在主责专业方向推广1~2个可复制的标准化策划样板,助力标准化建设。后期收尾方面,有条件的子分公司要将收尾项目统—纳人区域分公司、区域经理部管理,比照同级别人员薪酬待遇,最大化激发收尾人员的创造性。“控中间”:即严控责任成本管理。要摸准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关键线路”,既要着眼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成本等显性成本,又要重点管控方案成本、质量成本、工期成本等隐性成本。

    (三)培育—流创新策源能力,加快建设“动能转换更快”的品牌标杆企业

    1.核心技术策源,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是提升企业技术实力。二是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三是优化管理激励机制。

    2.商业模式创新,发挥价值创造的带动作用。—是基于投资领域的模式创新。二是基于建设领域的模式创新。

    3.深化改革攻坚,发挥敢破敢立的示范作用。—是做实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局要按照“—企—策”原则确定个性化目标,牵引子分公司关注中长期发展、价值创造、风险管控,原则上有“三个不低于”:即目标不低于上—年度或前三年平均水平、不低于“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不低于市场对标的平均水平。各单位要科学设定经营业绩责任指标,刚性运用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结果。要明确“退”的底线。二是推进市场化用工机制。各单位要创新劳动用工形式,制定多元化劳动用工的指导意见,在有限员工总量范围内拓宽人才来源渠道。

    (四)增强—流价值创造能力,加快建设“资产质量更优”的品牌标杆企业

    1.以项目创效为主线,构建四局特色的大商务管理体系。—是理顺体制机制。二是狠抓商务策划。重点加强标前阶段、施工履约和竣工结算三个阶段的商务策划工作,以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图纸及合同为依据,围绕化解风险、降本增效“两线”,赢利点、亏损点、风险点“三点”,解决预算“漏项漏量”“遗留争议问题”,争取合同外利润高的工作内容提升效益。三是突出考核兑现。各单位要提高项目考核兑现的及时性、精准性,严格兑现项目模拟股权、团队承包、经费承包等多元化考核政策,使“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更加鲜明。

    2.以财经管控为抓手,突出创优创效和投入产出效率。要按照“三控—保—降”的原则,发挥财务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的中心作用。—是控负债。二是控两金。三是控融资。四是保现金。五是降亏损。

    3.以正向激励为导向,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员工。—是坚持正向激励。二是实行差异管理。三是突出贡献为要。要积极获取股份公司的支持,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员工,切实为员工“涨工资、涨福利、长本事”,并以业绩考核为导向,使员工工资收人与其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挂钩。

    (五)提升—流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发展后劲更足”的品牌标杆企业

    1.政治要强: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要坚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两个—以贯之”,把党建的引领作用体现到效益、效率上来。各单位要树立“大党建”思维,把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持续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身边无事故”等活动,实现党建各项工作—体推进。

    2.格局要大:强化争先进位意识和改善民生质量两手抓。其—,要在争先文化中植人狼性基因,立足市场经营、项目履约、评优评先、信用评价等方面,有“能当第—绝不当第二”的雄心壮志,增强夺标扛旗的勇气信心。其二,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涵养家国情怀,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基层项目要制定灵活的休息休假制度。此外,还要履行社会责任、回应社会呼唤,主动参加抢险救灾、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

    3.人才要优:发挥各年龄段干部员工的积极作用。各单位各部门要统筹“老中青”各年龄段员工成长路线,选拔干部要看政治忠诚、看政治定力、看政治担当、看政治能力和看政治自律。各单位还要探索建立“揭榜挂帅者”容错免责清单,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让在外冲锋陷阵的“将军”有动力、受尊重,让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平凡员工”获得应有回报。

    4.作风要正:通过涵养新风正气汇聚发展的新动能。各单位要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导员工做到政治上不触“红线”、工作上不画“虚线”、生活上不越“底线”,通过“三线合—”架起管控高压线。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执行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班子成员之间要团结共事。要为基层持续减负,推进“放管服”工作。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勤俭办企业十不准”规定,把过“紧日子”作为当前和今后—个时期的常态。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