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一花引来万花开,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做新时代建设者。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扎实做好全局各类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即日起,由中铁四局文化传媒中心和中铁四局二公司联合策划的特别栏目《争先风采录》正式上线,栏目将通过图、文、音、视频相结合的形式讲述先进典型的事迹,既是树立榜样和导向,更是培育和塑造更多的先进典型。他们的故事中,蕴含着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等,这些都是新时代建设者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首期为您推荐的是“全国劳动模范”裴维勇的故事《机械维修巧工匠》,敬请关注。
裴维勇,高级技师,现任中铁四局二公司机械分公司经理助理兼铁伊铁路项目部混凝土集中供应中心负责人。2020年11月24日,裴维勇走进人民大会堂,在一场盛大的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向施工“拦路虎”宣战
“从小我就向往天安门和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的前一天,我激动得睡不着。”裴维勇说。
对于裴维勇来说,因为激动而睡不着是头一次,平时都是因为现场施工难题而睡不着。
2006年,在银川太中银铁路黄河特大桥施工过程中,遇到流沙,严重阻碍施工进度。裴维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吃不下、睡不着,跑遍临近工地,观摩别人的施工方法,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再翻阅对比专业书籍,最终设计出钢板架,将原来需要两台吊车的钢板桩减少到一台,降低大型设备集聚带来安全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2009年8月,杭州东站扩建工程开工,负责钢筋笼吊装作业的裴维勇发现,27米的钢筋笼分2节单钩吊装,钢筋笼很容易变形,甚至报废。他仔细研究,建议将钢筋笼分3节,用吊车大小吊钩配合的方法吊装。方案实施后,不仅解决了质量隐患问题,还加快了钢筋笼安装速度,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8%,节省约200万元人工费用。
由于表现突出,裴维勇先后获得中铁四局“十大能工巧匠”、二公司“十大标兵”“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同时,他和同事一起攻克20余项技术难题,推广先进操作法10余项,“高稳定性的双斜塔式斜拉桥”“新型螺旋式洗石机”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2016年,裴维勇作为骨干力量被调到重庆涪秀二线铁路项目工地。此项目是中国中铁I级管理的高风险重难点项目。为抢在春节前完成管段内8座搅拌站建设任务,裴维勇扎在施工现场。没有自来水、吃不上热饭,他和工友喝凉水、啃干粮;山路陡、不通车,他和工友们步行,24小时连轴转。在施工现场,吊车挖机作业时一不小心就会侵入既有线范围,造成安全隐患。环保施工就好比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裴维勇自制一个限位开关,限制吊车挖机的旋转幅度,取得良好效果,很快被业主在全线推广使用。
在负责织毕铁路搅拌站工作中,裴维勇跟在前来调试的工作人员后面,耐心看、详细问,把每一个环节、每一处响应机制都搞清楚、弄明白,很快就系统掌握搅拌站信息化运行原理,他还带领其他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条件下搅拌设备的各处相应部位进行优化改造。
身在荒郊野外,心却从不孤独。“每天超越自我一点点,永远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裴维勇说。学习让他格外充实,钻研让他充满干劲。他对涪秀、哈牡、玉磨等铁路项目的搅拌站不断进行小改小革,提升称量系统的精度,延长搅拌站皮带输送系统的使用寿命,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减少搅拌站的噪音污染。
没有大家哪来小家
自1985年,19岁的裴维勇来到中铁四局二处四段二队当上一名起重工以来,他不怕吃苦,脏活、累活抢着干,认真向老师傅请教技术。不到3个月,便掌握技术要领,工作起来游刃有余。第二年,裴维勇经公司推荐参加测量培训,岗位也由起重工变为测量工。
“到了测量岗位上,我跟着师傅刘茂兵学习。他不厌其烦,手把手教我怎样分析处理现场问题,所学知识,使我受益终生。”裴维勇说。
一路走来,裴维勇完成从“拜师学艺”到“带徒授业”的角色转换。现如今,他把更多精力用在徒弟身上,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平台,培养20余名青年技师及高技能人才。截至目前,多名徒弟担任项目部总工程师、工程部长等职务。2021年,裴维勇劳模创新工作室被中国中铁工会授予五星级劳模创新工作室。
南征北战三十五年,在家休假总共不足两年。女儿三岁时都没有见过爸爸,他每次回家女儿都会躲着他,还奇怪地问妈妈为什么这位叔叔要留在自己家里吃饭。女儿长大后,结婚那天,他在工地上赶工期,只能在电话里祝福女儿女婿新婚快乐。老父亲离世时,正赶上施工的紧要关头,他强忍泪水坚守岗位,没有给老父亲送终……
“对家人,虽很惭愧,但没有大家哪有小家,我们筑路人过的是集体生活,建的是百年大业工程,他们都理解我、支持我。”裴维勇说。
高原筑路、深山架桥,裴维勇的脚步从未停歇。从起重工到测量工,再到搅拌站站长,裴维勇的岗位几经变化,但是攻坚克难的钻研和默默奉献的坚守从未改变。 (二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