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近年来,在我局和谐稳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大批青年技术人才通过组织培养和自身努力脱颖而出,在各自岗位上大放异彩。2015年,一批青年技术骨干团结协作、过关斩将,在各层级技能大赛中取得了骄人战绩,为企业争光。局作为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有效手段, 将其中部分劳务派遣技术骨干按规定吸收为正式员工,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学技练功热情。 为宣传我局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先进经验,激励全局青年技术人员岗位成才,《铁道建设》报社特开辟《梦想·成就希望》栏目,对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得好成绩并被局由劳务派遣吸收为正式员工的优秀技术人员进行深入报道。报道以通讯题材,主要讲述这些技术骨干成长经历和拼搏奉献的动人故事,字数在2000字左右,图文并茂。欢迎广大通讯员踊跃赐稿。 他的成功犹如竹的生长:种下三年,只是暗暗扎根土壤,三年过后,开始全力拔节。 走出校门短短三年,他凭着对盾构的热爱和永不满足的干劲,扎深根,破土全力拔节,完成迈向成功的三次“掘进”。他就是城轨分公司员工张恒——中国中铁第十四届青年技能大赛盾构操作比赛技术状元。 2012年7月,张恒加盟中铁四局城轨分公司。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入职考核后,以一名劳务派遣人员的身份分配到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第4标段项目部。当他第一次在工地上亲眼看到教课书上的盾构机,就被这个庞然大物震撼了。吊装下井、组装调试、维护保养,看着刀盘转动那一刻,张恒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像身边的这位师傅一样,征服这个庞然大物。 但问题是,操作盾构的师傅们来自中铁装备公司,出于对自主“产权”的保护,起初不情愿将真本领传授给他。张恒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习技术,掌握本领。他一方面对照盾构操作说明书,仔细记录师傅们的操作规范;另一方面脏活累活抢着干,赢得师傅们的好感。一次,传送泥土的皮带机因为堆泥太多而无法转动,张恒二话不说爬上狭窄的皮带机,用手一点一点地将积泥清理干净。从皮带机下来时,张恒全身已都是泥水。中铁装备的师傅被眼前这个小伙子感动了,开始很用心传授工作经验,及时答疑解惑。三个月后,见习生张恒一跃成为“城轨8号”盾构机主司机。 2013年5月,局举办第五届青年技能大赛盾构操作比赛,张恒抱着“练技术、比差距”的心理报名参加,与全局30多名优秀选手同台竞技。张恒获得全局第十名,同年7月,张恒也由劳务派遣人员被转为正式员工。竹笋初次破土。 2013年11月,张恒调到苏州二号线二标项目部。此时,张恒已经能够带领其他同事组装盾构机“城轨8号”,实现了当初征服这个庞然大物的梦想。调试过程中,他与团队认真查看图纸,掌握日常维修保养的每个细节,创造了单日掘进25环记录,安全快速地保证了尹山湖-邀湖路隧道的贯通。他的盾构操作技术经过长期努力、多次磨练,已达到一定水准。 2014年5月,一年一度的局青年技能大赛再次举办。这一次,张恒已是有备而来,获得局第六届青年技能大赛盾构操作比赛第3名的好成绩。同年6月,他代表四局出征中国中铁第十三届青年技能大赛,荣获盾构操作个人第13名。赛后,他被破格提升为“城轨8号”盾构机机长。 “中铁四局昆明地铁一号线支线三工区项目部是中国中铁昆明投资公司在全线树立的标杆项目,为发挥引领作用,项目部各项工作必须在全线遥遥领先。”2015年1月,该项目主体完工进入盾构始发,城轨分公司副总级项目经理兼该项目部经理卢治仁向公司求助:“盾构队伍必须快速、精干、高效!”于是当月,张恒和这支历经风雨、千锤百炼的队伍带着“城轨8号”从苏州长途跋涉,奔赴昆明。在困难和压力面前,这支年轻的团队发扬不服输的精神,昼夜奋战,逐一兑现了各大节点目标,成为引领一号线支线的排头兵! 2015年4月,城轨分公司第一届青年技能大赛成功举办,张恒一举拿下第一名,荣获盾构状元称号。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张恒的捷报频传:先是在局第七届青年技能大赛中取得盾构操作比赛个人第四、团体第一的好成绩,又代表四局参加了中国中铁第十四届青年技能大赛盾构操作比赛,在中国中铁下属16个工程局共计64名“顶尖”高手中脱引而出,喜获中国中铁盾构状元称号,所带领的团队为中铁四局在历届中国中铁青年技能大赛上首次争得个人、团体双项第一。 2015年11月,“90后”张恒以项目副经理兼机电部部长的身份奔赴河南郑州地铁5号线。他迅速“忘记”光环,走入最爱的“工作间”,全身心投入到郑州地铁5号线6标的建设上来。(戚立强 段传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