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徐培武 有一种情怀,或一种味道,永远割舍不下,无论是幸福或是苦难。 一位至交朋友,总是给我提起苹果的事情。说现在日子好了,可每次吃苹果,都有一种反胃的冲动,苹果的味道,始终是酸酸的,带着发酵的味道,他说这是儿时留下的深刻记忆。朋友的家在北方,家里有一口地窖,用于储藏蔬菜水果。逢年过节,家里买些苹果,舍不得吃,放入地窖保鲜。母亲每日下到地窖,将一些已经开始坏了的苹果,取出来给孩子们吃。周而复始,好苹果又变成了烂苹果,他和母亲吃的永远是烂掉的苹果。朋友感叹,那时日子穷啊,好苹果不舍得吃,总是用于招待客人。以至于留下了病根,每次见到苹果,胃就开始泛酸。如今日子好了,却吃不出苹果的香甜味道了。朋友每每说起此事,脸上挂着笑颜,没有丝毫的诉苦与抱怨。他说这是一种苦难的情结,正是这段苦难,让他记住了已故母亲的容颜,记住了那段逝去的岁月,这种回忆是温暖于心的。 烂苹果的故事,让我记起了并不熟悉的奶奶。少年时代,曾经回过山东老家,看过几次奶奶。奶奶的模样已经淡忘,但是奶奶端着炒鸡蛋的那双手,我始终不能忘怀。奶奶是慈祥的,看她的几次,奶奶总是给我炒个鸡蛋。吃吧,她坐在土炕上,笑眯眯地看着我。哪里吃得下,鸡蛋太咸了,咸得入不了口。后来,从父亲口中才得知实情。那是奶奶的习惯,日子穷,自家鸡下的蛋,舍不得吃,去集市卖些钱养活家庭。偶尔吃一回炒鸡蛋,放多多的盐,当做咸菜,以至于成了习惯。这种习惯,咸咸的炒鸡蛋,还有奶奶那双端着炒鸡蛋的手,留在了我的记忆当中。这种记忆,我想也是一种苦难的情结,只有当你经历过,才会在记忆的深处,感受它带给你的亲情与珍贵。 今年看辽宁卫视春晚,郭冬临的小品《家的味道》令我动容。已经身价千万的大老板,在饭店点菜,总是让厨师端回去,反复地回锅加热,以至于菜没了模样。老板这才端起碗筷,狼吞虎咽。他说,这才是家的味道,这让他想起了创业时,每日深夜,妻子反复热菜等他回家吃饭的情景。谁家没有吃过剩菜呢?这种情结,来自于回望过去,那种涩涩的眷恋和亲情。 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身处幸福或是苦难。爱的情结,都会化作记忆,转变为家的味道,令人久久不能忘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