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何?
答:完成新签合同额1068亿元,同比增长43.1%,占股份公司调整年度计划的141.5%。其中,实际承揽铁路任务231亿元;城轨市场实际完成新签额212亿元,同比增加51亿元;公路、市政市场实际新签额双双突破200亿元,同比涨幅近一倍;中标基础设施类PPP项目超过300亿元。完成企业营业额701亿元,同比增长11.1%,占股份公司调整年度计划的113.1%。两级企业物资集中采购总额161.2亿元,网络采购额13.6亿元。局首次迈上生产营销“双超700亿元”台阶;二、五公司开创了股份公司三级企业生产营销“双跨百亿元”先河。实现净利润占股份公司年度预算的172.4%。资产负债率较上年末下降2个百分点。
二、2016年,局施工生产管控成效如何?
答:局管控组全年管控1040项次,闭合问题382个;安全质量隐患排查系统在546个项目推广,排查发现各级隐患121864条;25个施组管理小组和7个技术专家组为重难点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加快推广机械化、工厂化等生产方式和先进工艺工法工装,企业生产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共收到业主各类贺电88份。
三、2016年,局推出了哪些内部重组动作?
答:局启动了三级及以下企业“瘦身健体”工作:建筑装饰、交通园林公司分别整合至钢结构、市政公司,注销了黄山疗养院等5家法人公司,对41家营销性分公司进行了清理规范。
四、2016年,局在学习型组织建设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成立了中铁四局企业大学,发布了首批优秀学习产品及工具;企业大学参加了第五届亚洲企业大学峰会。先后举办了局第四、第五期领导人员制度化轮训班,开展了第一、第二期清华大学领导力提升班。局各部门、各单位均积极开展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
五、2016年,局在企业管理方式上有哪些创新?
答:一是持续推进标准化管理。加快制度和流程梳理,各业务系统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施工管理业务标准化模块初步成型。四公司、五公司、七分公司已开展各专业类别的项目管理标准化工作,要求新开工项目按标准化手册和图集组织施工。二是将信息化手段普及应用于项目管理。除远程视频监控、安全质量隐患排查等系统外,工程进度系统、无人机实景建模技术、隧道安全智能监控、3D作业指导书等已在项目试点,基于BIM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研发取得初步成果。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局566个项目运行,已完工未结算资产质量评价系统上线应用。三是加快实施集约化管理。着力打造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在五公司、市政公司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六、2016年,局在品牌建设上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
答:我局2016年两次铁路信用评价均进入A类,12项BIM研究成果获国家、行业级奖项,全年荣获3项鲁班奖、2项詹天佑奖、5项国家优质工程、2项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获国家级工法2项、国家授权专利124项;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系统获股份公司管理创新一等奖和全国管理创新二等奖。局企业文化节被安徽省文明委评为2016年度精神文明创建“十大品牌”之一,局展览馆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局荣获“十二五中国创新品牌企业”、“十三五开局企业文化建设模范单位”等称号。
七、2016年,局党委通过哪些工作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
答:及时研究出台四个《实施意见》,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得到切实加强。认真落实党委书记党建工作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党建工作责任制。及时召开党委常委会,研究“三重一大”事项和党建重点工作。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年底召开全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深入开展重点工程党旗红、红旗项目部、区域党建、党群工作协理员、幸福项目部创建等活动。
八、2016年,全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如何?
答:通过抓实六个 “规定动作”,确保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抓工作部署和推进落实,带头讲专题党课,带头开展专题研讨,带头深入学习教育联系点,带头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了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良好局面。广泛开展了“两学一做当表率,提质增效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局领导班子成员还分别参加了34家子(分)公司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沟通思想,督促整改,检查学习效果。
九、2016年,局党委在班子建设上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
答:加强教育培训,通过领导人员制度化轮训、清华大学领导力提升班,培训领导人员297名。加强考核调整,成立2个考核组对34个单位进行领导班子大考核和领导人员日常履职巡察,对550名领导人员年度个人事项报告进行填报和核查,对45名履职效果不明显、群众反映较大的领导人员进行谈话、诫勉及组织调整。全年共调整交流领导人员148人次。
十、2016年,各级党组织在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方面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
答:一是大力推进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编发了《项目党组织工作手册》,制定了《党支部工作考核办法》,加强了对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的检查监督。二是持续深化区域党的建设。先后开展了40余项区域党建集中性主题活动,增强了区域党建合力,促进了区域生产经营滚动发展。三是深入推进了农民工党建。全局380名党群工作协理员对2000余支协作队伍共计6万多名农民工进行了有效管控和服务。四是创新了党员教育培训。打造了局“手机党校”,实现了全局党员网上远程教育全覆盖。五是加强了党建交流。无锡地铁、天津地铁、南昌地铁、中铁九局等单位专程到我局开展党建对标学习。
十一、2016年,各级党组织在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上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
答: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了《“十三五”企业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了“十三五”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方案。二是成功举办了“向幸福出发”为主题的第八届企业文化节,组织开展了重走青藏线、青藏铁路建设精神报告会等活动,在中央党校举办了“农民工·我的兄弟姐妹”摄影大展,自创自编自演了大型(原创)情景剧《舞动山河》,向社会宣传推介了我局文化,在局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三是深入开展了“讲形势、明任务、强转型、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四是加强了项目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创建项目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37个、示范线10个和项目文化建设示范点18个。五是广泛开展了“道德讲堂”和国学教育活动。
十二、2016年,局党委和局纪委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
答:一是认真落实《关于在深化企业改革中进一步加强全局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准则》、《条例》等党纪党规为重点的党风廉政教育。二是对新任领导人员进行任职前廉政谈话、对子(分)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和局机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廉政例行谈话。三是认真抓好股份公司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四是坚持抓早抓小,加强案件查处,立案审查各类案件5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人次。五是加强企检共建,形成预防职务犯罪的合力。
十三、2016年,全局幸福企业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一是在全局所有在建项目开展了幸福项目部创建工作,并深入蒙华、广州等地开展调研,进一步落实创建思路和目标要求。二是充分尊重员工民主权利,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严格推行职代会、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厂务公开制度,保证员工群众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主人翁权利。三是认真落实“三让三不让”承诺、创建“幸福之家”、“五同”管理、“五自”发展等措施,健全困难员工救助机制和员工互助机制,广泛开展“送温暖”、“送清凉”活动,积极改善员工和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营造企业和谐、温馨、幸福的美好环境。
十四、“十二五”期间,局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取得哪些成效?
答:一是推动高端创新平台建设。钢结构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分中心,5家公司被新认定或通过复审为高新技术企业,7家公司技术中心通过省级认定。局参与发起成立中国BIM发展联盟、中国铁路BIM联盟等产业技术联盟,建成“高铁无砟轨道充填层材料试验研究基地”。二是拓展专业研发机构。新成立地下空间、试车场、盾构技术等专业研究室,建立BIM研发团队,开创性成立管理研究院。三是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全局“十二五”共投入科研经费45.3亿元。六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十五、“十二五”期间,局技术水平有哪些显著提升?
答:一是在高速铁路等领域确立了技术领先或比较优势。二是掌握了大跨度钢-混混合梁斜拉桥、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等类型桥梁的多项关键核心技术,部分技术属于首创,达到了国际先进。三是掌握了湿陷性黄土、岩溶、高瓦斯等地质条件下隧道修建,以及特殊地质和复杂环境下的盾构施工技术,尤其填补了江海隧道领域的技术空白。四是掌握了多项水务环保领域的前沿核心技术。五是掌握了一大批试车场施工核心技术,汽车试车场施工独领行业。六是钢结构施工技术国内领先。七是形成了信息化网络体系。
十六、“十二五”期间,局在创新创效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共完成科研项目135项,通过省部级成果鉴定3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12项、行业协会132项,获得国家级工法12项、省部级110项,获得授权专利512项,其中发明专利137项。主持或参加编写的国家、行业标准17项,获得詹天佑奖11项,斩获BIM技术及应用大赛奖15项,2项成果荣获中国中铁“十二五”十大优秀科技成果。局被授予中国中铁“十二五”科技创新先进企业,先后荣获“低碳环保标杆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十二五中国创造品牌企业”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创新驱动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七、“十二五”期间,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截止到2015年底,全局拥有管理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67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22人,正高职称85人,副高职称1259人。拥有高级技师457人。拥有局级及以上各类专家93人。此外还拥有一批退休不退志,继续贡献才华智慧的老专家、老科技工作人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