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17年03月22日 星期三
日期检索
上一版 第7版:花簇 版面概览 下一版

厉害了我的母亲

    ■散文/○邹贵宏

    春节,回宣城陪已过古稀之年的母亲欢度佳节,是近十年的必修课。母亲属马,我也属马,看到母亲期盼的目光和慈祥的笑容,我深深体会着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心中闪拍着故乡的变迁和亲历的沧桑。

    遐余,在北京工作的小妹聊起了母亲的日记。2010年初父亲卧病不起,在我们兄妹四人的苦苦哀求下,母亲终于把林场的家搬到了敬亭山下的城里,在照看父亲的同时,母亲便有了写日记的习惯。两年后,曾在部队负伤、勤劳节俭的父亲去世,而母亲写日记却一直持续至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未间断过。母亲写满了二十多本(练习本),已达五十万字。最初我看过母亲的日记并没有在意,只不过是生活的流水帐,记录着每天的家庭琐事。在菜场讨价还价的细节,回娘家和亲戚们的交流,我们兄妹分别回家看望的情景,间或也描述对事物的看法,但乐观开朗一直是主旋律。母亲小时侯读了六年书(高小文化),自然没什么文字功底,也写不出华丽的词章,母亲的日记原生态地记录着老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回我仔细翻阅着母亲的日记,敬佩之意油然而生。终于读懂了母亲的日记,感悟到母爱的伟大。

    母亲总对我们兄妹四人说:“工作忙,不要牵挂老妈,有时间电话问候就行了,不需要赶回宣城。”可日记中分明记录着我们兄妹的一举一动,母亲是多么希望我们能时常陪伴在她的身旁啊!心路历程一目了然。母亲总说:“回来就行了,不要带东西。”可我们带的每件物品她都爱不释手、如获至宝。回娘家总爱穿我们买的大花袄,和老姐妹们念叨着: “这是儿媳妇买的。”幸福的笑意写在脸上,也写满在日记的字里行间。

    席间,不经意发现母亲的厨艺已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每每我们回家,母亲早就开始准备上了饭菜,匆匆上菜场早早忙碌开了。母亲准确地记得我们每个人在餐桌上的喜好,谁也不会落下。记得上学那会儿,我们家晚饭总是定格在晚上八、九点钟,父母都在林场上班,下班后才能准备晚餐。可怜我们兄妹四人放学回来饿得头昏眼花满屋子找吃的,哪怕一块红薯也是好的。那时候也就急忙把饭菜煮熟下肚是头等大事,顾不上讲究什么色香味了。曾几何时,我的老母亲也学会做菜了,而且味道很不错呀!爱美食的妻子每次都在朋友圈内晒出婆婆的菜品,引来同事们羡慕的点赞。看着满桌的饭菜我感慨万分,猛然间想起儿时的课文《小马过河》:小马面对湍急的河水不知深浅,老牛和松鼠的不同意见让它不知所措,还是妈妈激励着它鼓起勇气趟过河水到达了对岸。

    惜别,有相聚也有分离,这是一个游子的人生注定。母亲叮嘱我:“要好好工作,不要喝酒,不要犯错误。”朴实的话语让我不禁眼底涌起热流,转过身让儿子牧野和母亲道别。母亲的日记传递着坚持的毅力,教导我做事要持之以恒;母亲的厨艺阐释着勇气和动力,鼓励我遇事要勇于探索。厉害了,我的母亲!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