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
日期检索
上一版 第3版:经营发展 版面概览 下一版

鏖战燕山脚下

    义兴堡洋河特大桥雄姿。        (文良诚 摄)

    11月15日上午,在我局承建的张呼铁路1标清水河特大桥的架梁现场,猎猎旌旗,疾风劲响。11时16分,随着现场指挥宣布架梁开始,张呼铁路最后一孔箱梁在欢呼中平稳架设。

    张(家口)呼(和浩特)铁路是密切京津冀与呼包鄂城市群的重要通道,横跨长城内外,是通往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条高铁。我局承建的张呼铁路1标正线全长27公里,其中一分部、三分部(一公司)承建了标段内12公里的桥墩和27公里的箱梁预制和架设任务。

    A 科技攻关 助力生产“加速度”

    在张家口北部区域,群山环绕,沟壑纵横,我局承建的张呼铁路1标27公里的范围内共有3座特大桥,全长达23000米,占比88%,建设者面临着长期的、复杂的架梁施工。位于义兴堡洋河特大桥143#~179#墩的25‰大坡度架梁施工是管段内头号重难点工程,它平均墩高30米,最低墩高10米,最高墩身高达41.3米,如此大坡度架梁在全局罕见,严重制约了工程进度。“超前谋划,科学组织,以技术手段破解进度难题。”这是局张呼铁路1标三分部(运架分部)项目经理陈良湘给出的一剂良方。

    “25‰大坡度架梁施工是我们面临的全新架梁考验,要让重达500多吨的架桥机来去自如地攀爬在如此大坡度的桥梁之上,这不是人站在钢丝上跳舞,而是老虎站在大象头上走路”,陈良湘幽默地说道。闲谈幽默声中,背后是严谨细致的钻研。在开工之前,项目部广邀局、厂家等各方专家,精心编制了《20‰~25‰大纵坡度架梁施工方案》,在技术上保障了架梁要求。项目部还针对架桥机进行了特殊改造,使得架桥机的“动力”更足,“刹车”更稳,保证了架桥机的稳定行驶。在架设过程中,项目部实行工序确认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比对两种条件下架梁的不同点,确保“新增动作”先确认、“规定动作”做标准,过程严格受控。从2016年8月12日大坡度首梁架设到9月2日架设完毕,不到1个月就完成了大坡度所需47孔箱梁的架设,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获得了业主和局的大力表扬。

    B 强化标准 “维安”“重质”创精品

    张呼铁路1标途经张家口市2区1县4乡镇14村,沿途跨既有工程繁多,既跨张唐、京藏等大型铁路和公路,又跨G207、G110等大型国道,再加上经过当地的河流和部分县道等,这也决定了这条铁路安全要求极高,必须确保沿线工程万无一失。

    “在我们桥梁施工中,连续梁施工比重很大,一共有10个连续梁施工,施工难度系数大,安全风险高,一次成型要求高,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局张呼铁路1标一分部项目经理刘志祥郑重地说道。对此,一分部以“高起点、高标准;开工必优、一次成优”严格要求自身,从整章建制着手,结合现场实际,建立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32项,形成了张呼特色的《安全质量环保奖惩办法有关条款及公布违规违章单位处罚标准》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并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高风险工序二次验收管理办法》、《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确保连续梁施工、临近营业线等高风险工序作业的安全隐患排查。项目部领导坚持每日全线巡查一次,对龙门吊、塔吊等特种设备和连续梁挂篮施工、临近营业线施工等进行重点巡查,做到现场监督整改,有备无患。“说到底,高质量的施工就是一以贯之的坚持标准化生产,这也是从源头上防范安全风险的根本方法。”刘志祥说。

    在今年6月举办的跨张唐铁路连续梁现场施工观摩会上,蒙冀公司总经理王连春对张呼铁路连续梁施工给予了高度评价。

    C 党建助推 创誉燕山“促发展”

    张家口地处风口地带,是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地,是世界闻名的“雪都”之地,每年这里的冬天来的特别早,寒风尤其凛冽,夜晚气温极低,施工风险大。

    今年9月份以来,在清水河特大桥的架梁现场,局张呼铁路1标三分部党工委书记方太平带领项目党员同志,和施工班组队伍一起,在北风呼啸的桥梁上同吃同干。冷风瑟瑟的寒夜里,党员同志依旧披着大衣,在架梁现场坚持指挥,保障了冬季施工架梁的顺利完成。在去年冬天施工的跨110国道连续梁,张呼铁路1标一分部党工委书记苗鹏带领项目党员和青年员工日夜蹲守在施工现场,全力以赴做好冬施准备工作,时时监督整改,既鼓舞了士气,也保证了施工现场安全。2017年4月22日,张呼铁路跨110国道连续梁顺利浇注完成,这是张呼铁路全线最长连续梁,全长273.7米,其中主跨128米,刷新了当时我局现浇连续梁史上的新纪录。

    我局施工的张呼铁路从2014年7月开工以来,建设者在京畿大地上从无到有,一座座高墩拔地而起,数万米桥梁绵延开去,为通往内蒙古“草原高铁”勾画了美妙的一笔。

    (吴义勇 姚正文)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