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方太平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鸿雁向南飞,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每每走在北方平阔的街道上,总能听到这曲淡淡忧伤的《鸿雁》,曲调悠扬,些许思乡。
鸿雁,鸭科雁属水禽,体型较大,常栖息于开阔平原和平原草地上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泽及其附近地区。每年九、十月份从繁殖地迁往越冬地,次年春季三、四月份返迁,常成群迁徙。
鸿雁迁徙,长途跋涉,高空飞翔,是极其耗费体力的。所以,它们飞行时会伸长脖子,双腿收于腹下,减少空气阻力。需要加速时,“雁阵”会排成“人”字形,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当“头雁”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尖上会产生一股微微上升的气流,排在后面的就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节省体力。而“头雁”没有这股气流可利用,容易疲劳,雁群会经常变换队形,更换“头雁”,让它们飞得更快,更有效率。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变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它们在长途迁徙中采取的有效措施。
我们时常将去工地探视父母的孩子称为“小候鸟”,那么,与“小候鸟”聚少离多的筑路人就是“成年雁”。一个工程就是他们一个候季,干完这一个,飞往下一程。
对于“成年雁”,每一个项目,是极其费心思的。他们需要一个团结合作的“雁阵”,利用自然规律和科学方法,通过合理的组织,有效的调配,在“头雁”带领下,积极发挥天时和地利优势,精诚团结,干一番业绩;“成年雁”也需要莫大的勇气,不惧怕前路的艰险,一飞冲天,向既定的目标飞行; “成年雁”还需要恒久的毅力,利用巧劲科学地飞翔,不达目的地绝不休止,讲求实效,多快好省地完成一个又一个基建项目,书写其筑路人生。他们是在“小候鸟”目送下起飞的,欢呼时展翅的,思念中回乡的。他们向“小候鸟”分享起飞时的勇气,锻造时的蜕变,成功时的喜悦。“成年雁”对“小候鸟”进行言传,分享他们的故事;进行身教,展示他们的业绩图片;带他体验,感受时代的变化和出行的快捷,让“小候鸟”逐渐变得自信、坚强且独立。
古人或以雁寄托相思、思乡之情,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又如“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时常给人带来伤感;或以鸿雁表达呻吟呼号、孤独寂寞的悲惨景象,如“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又如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往往给人带来孤寂和悲凉。而今, “成年雁” 既有思乡之情,无论飞多远,再辛苦,企业和家是他们割舍不掉的心中“北方”,是他们远行千里的心中牵挂,是他们飞累了想栖息的港湾。“成年雁”更有目标,一个接一个工程,只要需要,一声召唤,伴随着“嗯嗯”的起飞号令,他们就义无反顾地飞往“南方”,在那里筑路建桥,在那里书写青春,看那入云的广厦,极速的赛道,穿山的隧洞,如虹的飞桥,都是他们写下的惊叹号。“成年雁”无需感叹天苍茫,雁何往,在他们心中,“南方”和“北方”一样地向往,都能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