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肯学肯钻,学以致用;他,破解难题,精益求精;他,开拓创新,授业解惑……
上班二十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扎根施工一线,肯学肯钻,精益求精。他就是中铁四局五公司盾构分公司厦门盾构分部经理助理江辉。
1998年,从襄樊技校毕业的江辉入职铁四局五处,成为了五段的一名工人,基于对电方面的热衷,经过几年工作和学习的打磨,他对工地现场用电方面得心应手,成为了公司电工方面的行家里手,并顺利地取得了中铁四局五公司的电工技师资格。
2003年,从青藏铁路线下来之后,出于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江辉自费脱产到合肥世杰电脑学校学习了一年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并于2006年考上了全国网络工程师,相继通过了《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考试》、获得了PS6.0产品专家证书等。
随后,中铁四局开始逐步启动信息化建设,由于当时信息化在施工单位刚起步,厂家并没有针对施工单位制作成型的操作系统,当时公司搅拌站使用的信息系统存在功能与施工实际脱节、费用高昂、后期维护不及时和后期维护成本高等弊端。基于此,在公司沪昆经理部,江辉按照业主对搅拌站需进行二次投料的要求,结合自身多年的一线施工经验,对厂家的软件系统进行了二次修订,改良后的《大型商砼搅拌站软件系统》在全公司搅拌站推广使用。
2011年,成绵乐高铁轨道板CA砂浆灌注,由于厂家设计的两套搅拌站操作系统不能同时工作,CA3000B砂浆车工作效率缓慢,导致了工期滞后。时任成绵乐指挥部总工程师汪家雷向江辉提出是否可以实现两套系统同时运行的构想,经过江辉改良后的操作系统,顺利实现了同时运行,工效从原来的灌注轨道板50块/天提高到了90块/天,大大提高了工效,并快速赶上了工期。
自调入盾构分公司以来,为确保现场施工安全稳步推进,江辉研发了计算机系统盾构地面远程监控系统,远程服务器经过路由器,通过分网连接访问数据,实时监控工地画面。同时,厦门地铁项目在首次运用盾构施工管理信息化建设“大数据”云计算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升级通讯、远程控制、视频监控三个“系统”。江辉使“井冈山号”盾构掘进有了“千里眼”,实现了全过程监控和全方位管理。
“工作中遇到问题,发现问题容易,但找出问题的源头就难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难。”江辉开玩笑地说:“这就跟老中医医治病人一样,看病、把脉、抓药,过程简单,原理却复杂。”
2014年,江辉调入盾构分公司南宁地铁1号线任现场队长兼机修班班长,由于初次接触盾构机,江辉丝毫不敢马虎,为了工作中能够快速地找到问题的根源,江辉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系统地学习了盾构机各部件的组成、操作系统等,弄清了整个盾构机的工作原理。
2014年底,全国相继发生了几起盾构施工安全事故,由于龙门吊司机操作不当,造成了溜沟安全事故。由于龙门吊在上升—停止—上升的过程中操作时间间隔很短,龙门吊的闸机会因为吊机司机操作不当而发生溜沟现象,而一旦发生溜沟,后果将不堪设想。
“是否可以在龙门吊上安装一个‘电子刹车’,以此来杜绝龙门吊司机人为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自己的设想,江辉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搞清了龙门吊变频器的原理,细致研究了龙门吊变频器的参数。江辉发现电机参数里面没有直流、制动以及制动能量参数,为了验证自己的设想,江辉修改了龙门吊电机参数设置,在龙门吊大钩启动和停止时加入了直流、制动参数,从而可以保证电动机急速停止。之后,经过多次现场模拟,龙门吊不会发生溜沟现象,杜绝了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盾构分公司也因此确保了2014年至今龙门吊出土安全“零事故”。
2018年6月24日,江辉带领着盾构分公司7名员工参加局第十届青年技能大赛盾构机操作比赛,凭借在故障排除和盾构机操作方面扎实的基本功,取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任何成绩背后都有着枯燥燥甚至令人难受的坚持。江辉就是以一颗工匠之心,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坚持,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一个党员最初的承诺。
(吴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