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19年05月22日 星期三
日期检索
上一版 第5版:政工新闻 版面概览 下一版

擦亮“四局城轨”品牌

——记“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姚胜红

    姚胜红(右)参加中国中铁盾构大赛

    姚胜红,是城轨分公司苏州地铁5号线4标项目部的一名盾构机机长。自从2014年加入城轨分公司以来,这个苗族小伙儿已经在盾构施工岗位上奋战了1800多个日夜,成为了该公司盾构施工的中坚力量。

    一平米空间里的成长

    2014年7月,姚胜红走出安徽理工大学的校门,走入了“四局城轨”的大家庭。在苏州地铁2号线项目部见习期间,他跟着当时的师傅开始学习盾构施工技术。为尽快掌握盾构基本知识,摸透盾构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他拿来所有能够找到的相关书籍和资料,一边琢磨图纸,一边请教前辈。师傅解释不了的难题他就一边查阅资料,一边进隧道对着盾构机“现场自学”。

    那时,姚胜红为培养自身综合能力,给自己排了个计划,白天在工地学习盾构施工,晚上回去整理内业资料,让自己能够更好地理清思路。

    盾构操作室后面有一个仅有一平方米大小的电气控制室,那里常年是四十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在这样的环境下,刚接触盾构施工的姚胜红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盾构机,仍然拿着图纸在里面一待就是几个小时,衣服经常被汗水湿透。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姚胜红感慨道:“现在想想,当时的汗水全都没有白流。”正是这样的坚持与付出,换来了后来的成功与收获:姚胜红先后荣获局“青年技术标兵”、中国中铁“青年岗位能手标兵”。

    与时间赛跑的坚忍

    2014年底到2015年10月,姚胜红参与了昆明地铁1号线支线的盾构施工建设。当时由于业主规定的工期短,项目施工任务异常繁重。独立负责盾构机后配套工作的姚胜红并没有被压力打倒。相反,为保证工期,他与时间赛跑,和团队一同夜以继日地研究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缩短盾构组装、调试时间,保证后配套设备按期维保。

    该项目盾构区间土质黏度大,出土不好控制,掘进难度大。姚胜红通过改装螺旋机出渣口,引导出渣方向和出渣量,大幅提高盾构机掘进效率,每班产量至少增加3环。白龙潭公园站至白龙潭俊园站属于小半径区间,还下穿桩基群,特别是左线隧道主体边缘距水库最小距离仅4.55米,施工风险极大。

    在如此困难的施工条件下,姚胜红与同事们齐心协力,仅用10个月时间完成盾构机一次转场、一次拆装、两个盾构区间(单线共计1959.1米)全部贯通的任务,使项目部在全线第一家完成盾构区间贯通,赢得业主和兄弟单位的一致称赞。

    默默无言的守护

    2017年6月,姚胜红被派往杭州地铁6号线6标项目部,承担钱塘江过江隧道施工的前期筹备工作。他负责的之振区间右线盾构需通过江北风井穿越钱塘江北岸大堤,施工过程中对江堤沉降的控制要求较高,风险和难度很大。为保障施工安全,姚胜红和团队创新采用泡沫混凝土回填风井,避免盾构二次始发的风险,还提供了在风井内部开仓换刀的条件,使得穿越大堤的安全性和效率都有了大幅提升,为后期过江隧道穿江段施工奠定了基础。

    2017年底,姚胜红临危受命,又被调往南昌地铁3号线7标项目部,负责穿越青山湖的国青区间盾构施工。该区间地质主要为全断面砂层,且还有上软下硬、高强度岩层等复杂底层,在推进过程中极易产生喷涌、盾构掘进困难、地面塌陷等多重不良后果,加之业主和监理对工期和质量要求极高。作为盾构负责人的姚胜红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那段时间,姚胜红日夜守在现场,挑着盾构司机和现场副经理的双重担子,终于成功驾驭“地龙”安全掘进了最艰难的100环,为国青区间穿越青山湖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了解决难题,姚胜红和团队设计、更换了数种方案,终于寻找到在全断面粉砂地层更换盾尾刷时利用注聚氨酯和特殊配比浆液结合的方式对管片和盾体进行加固的方法,在保证盾构机稳定同时,没有影响后期的复推掘进。就在这“屏住呼吸”的7天时间里,姚胜红每天在隧道内要坚守超过15个小时,每天出洞时嘴里、鼻孔里全是黑的。

    无论是为“穿江过湖”打开局面,还是为苏州建设尽职尽责,姚胜红总以功成不居的态度面对,默默无言地守护着企业。这个被评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的年轻小伙儿,在用梦想和信念,克服隧道里的孤独寂寞,为擦亮“四局城轨”品牌贡献力量。      (徐曼)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