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19年07月10日 星期三
日期检索
上一版 第3版:经营发展 版面概览 下一版

坚守初心的盾构达人

    吴应军在盾构操作室内调整盾构掘进参数。     (李宇翔 摄)

    开栏的话 历经近七十载的风雨征程,中铁四局沐浴着共和国的春风,日益发展壮大。这离不开国家发展的历史机遇,也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付出与贡献。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批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吃苦耐劳的优秀员工,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工匠精神。鉴于此,本版特新辟《四局工匠》栏目,刊登方方面面、有一技之长的工匠事迹,以进一步宣传先进典型人物,弘扬工匠精神,营造争当工匠的氛围,助推品质工程建设,鼓励广大员工为建成员工幸福、客户推崇、伙伴信赖、广受社会尊重的一流现代化企业集团而努力奋斗。

    “青上区间盾构始发工作进行到哪一步了?”6月30日上午,刚从“春城”和“榕城”协助兄弟项目进行盾构接收的吴应军,一回到“英雄城”南昌就立刻投入所在项目的盾构始发准备工作中去。

    吴应军,中等个儿,留着利索的平头,皮肤略显黝黑。今年35岁的他,是城轨分公司南昌地铁3号线7标项目的一名盾构副经理。他把青春和岁月献给了城轨分公司,在黑暗的地下,向着光明出发,将自己磨砺为一位盾构达人。

    坚守十七载岁月的“先锋”

    2002年,20岁的吴应军加入了中铁四局大家庭。一年多后,他被选入局首批盾构学习小组,到南京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他回忆说:“那时候刚接触盾构,技术和经验都十分匮乏,我们一群人白天上12个小时班,晚上再花2、3个小时聚在一起学习、讨论,就这样才慢慢摸清盾构施工入门技术。”从此,吴应军便开始了他与盾构机相伴至今十七载的漫长岁月。

    学习期间,他先后参与了上海地铁7号线、8号线和9号线的盾构施工。由于吴应军理论功底扎实、具有探索精神,很快他就在盾构施工中独当一面。吴应军在上海地铁7号线工作时,参与解决了该项目盾构分体始发、穿越上海主要供水管道等难题,确保了隧道安全顺利贯通,为局盾构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作为企业的盾构技术领头人,吴应军没有居功自傲,相反更加勤学苦练,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并将所学所得倾囊相授给徒弟,为企业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盾构人才,他培养出的多名徒弟在中国中铁青年技能大赛等多项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吴应军是一名“盾构达人”,更是企业盾构施工的“开路先锋”。

    盾构施工难题的“克星”

    十七年来,吴应军始终坚守在盾构施工现场,利用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为项目盾构施工“把脉”,带领团队解决了盾构施工中的一个又一个疑难杂症,在盾构施工的“战场”上屡获战功。

    2014年,吴应军在郑州城郊铁路项目负责盾构施工。当时业主要求使用4台盾构机同时推进,他结合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和过硬的盾构技术,仅使用2台盾构就提前安全地完成了工期要求,获得了业主单位的高度认可。同时,吴应军也创造了当时单班盾构掘进32环的全局纪录。

    2015年,吴应军被调往郑州地铁5号线6标项目。该项目金郑区间盾构要穿越管线、河流、高架桥及复杂的地质,施工难度极大。此外,金郑区间隧道洞门实际直径小于原设计直径,盾构机接收风险很大,而且要在郑州东站下方作业,不具备注浆加固条件,因此在洞通时遭遇困难。

    为啃下硬骨头,吴应军带着兄弟们召开了无数次讨论会、预控会,寻找最佳解决方案。他每天工作至深夜2点,早上7点就起床工作,连续这样几个月没有停歇。贯通前夕,为保证万无一失,他在现场整整守了两天两夜。吴应军边回忆边感慨道:“还记得2016年5月18日,盾构机顺利接收的那一天,我心中的喜悦和自豪胜过一切!” 

    穿江过湖的“勇士”

    杭州地铁6号线6标项目作为局首个穿江盾构隧道地铁项目,施工风险极高,难度非常之大,受到了多方关注。由于该隧道需要在距江面约23米至30米深处穿江1500米,加之富含沼气层和圆砾层等复杂地质,以及高承压水、潮汐等水文变化,因此盾构施工中面临许多特有的技术难点和超高的安全风险。

    中标后,吴应军和团队及时与局技术中心联系,组建了一支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管理团队,稳步推进科技攻关。他们在过江盾构隧道施工中首次采用无人监测船、ECR检测技术等8项前沿科技,以及分地层动态盾构控制等3项新型理念在工程建设中成功应用。与此同时,为保障过江盾构安全掘进,在局的支持下,吴应军和团队积极联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多所重点高校展开科研攻关,为今后国内同类型隧道施工积累了经验。

    2018年,在杭州地铁6号线6标穿越钱塘江后,吴应军临危受命,被派至南昌地铁3号线7标项目,帮助解决该工程国青区间盾构推进的“拦路虎”。该区间土层上软下硬、地层水压大,盾构掘进过程中易出现沉降,所以盾构出土量要控制在非常精确的范围内,否则在出现沉降的同时,还会造成土仓和刀盘的泥土凝结,致使盾构无法推进。吴应军带领盾构团队认真研究方案,经过出土量称重和理论换算,保证出土量控制准确,并且使用草酸分解土仓和刀盘的泥土,确保盾构掘进顺利,为项目部解决了一大难题。

    多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坚守,不仅让吴应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盾构达人,也为他带来了满满荣誉。吴应军曾荣获安徽省“江淮工匠”、杭州地铁集团“最美地铁建设者”、局“安全质量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城轨分公司“优秀盾构管理标兵”等多项称号。吴应军及其科研团队所作的《复杂超深地铁加固技术研究》获2018年安徽省质量管理小组一等技术成果,参与的杭州地铁6号线过江隧道QC小组荣获2018年度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同时,在吴应军和团队的努力下,他所参与的项目部先后获得“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项目”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等多项荣誉。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施工生产有需要,吴应军都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十七年来,他负责的盾构掘进历程已经超过50公里。作为一名盾构达人,他始终坚守初心,扎根一线,与其他城轨人一样,为擦亮“四局城轨”品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徐曼 李宇翔)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