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论语 ○刘为洋
前些日子,笔者参加一个会议。其间,一位同事在汇报时,因材料中的一个别字引得大家发笑,并被领导点名批评。会后,这位同事觉得有些委屈:“就错了一个不起眼的字儿,又不是什么大事,犯得上这么较真吗?”
这让笔者想起了从前听过的一段相声。相声里有两个自以为是的秀才在一庙门下避雨,见庙门上有“文庙”二字,一个吟成“文朝”,一个念为“丈庙”,两人争论不休,便找路过的僧人评理。僧人着急外出,便说道:“我还要去化齐(斋)。”三人请教私塾先生,先生却说:“这要去查一下字曲(典)”。四人谁都不服,闹上公堂。县令听完原委,口出一打油诗,曰:“文朝丈庙两相疑,和尚不该说化齐(斋),先生却要查字曲(典),还看本县赛东皮(坡)。一笑之余,却不得不引人深思。写错字、读错字,错的仅仅是字吗?
作为工程人,我们身边的“别字现象”并不鲜见。如标书编写中的一个别字,导致项目废标;现场测量数据记录错误,导致桩基报废;施工方案中一个小数点标错,导致定制的设备不得不返场;旁站监督不上心,桩头过长,造成混凝土浪费……这些事关企业生存的大事,起因往往只是“写别字、读错音、标错点”这样的小问题。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一个人的工作作风。一个小小的别字,从材料的起草、审核到印发,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贻笑大方于众人面前,背后折射出的却是责任心、认真精神的缺位。
当前,疫情防控与施工大干容不得丝毫马虎,企业改革与减亏增效的系列举措落地,更需“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务实作风。如何破解因本领不足带来的别字笑话,克服因责任心缺失造成的作风漂浮?是关乎企业生存,更关乎我们每个人的一道考题。作为四局大家庭的一员,我们须始终保持“本领恐慌”,勤于学、敏于思,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多在实践中增加才干,从局70年的风雨历程中汲取营养。始终保持责任心“在线”,把每一个“字”写对,把每个“小数点”标准。唯此,才能积细流而成江海,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在新时代的担当作为中,推动四局的航船披荆斩棘、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