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20年06月17日 星期三
日期检索
上一版 第6版:政工新闻 版面概览 下一版

亦师亦友罗总编

    我在《铁道建设》报工作期间共有三位总编,罗总编是我共事时间最长的一位。他是我的领导、老师,也是我的朋友。

    罗总编名成誉,四川遂宁人。14岁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铁路工程总队,在文工团工作,曾在话剧《红岩》中饰演小萝卜头。这个角色,与个子不高,头却很大的他颇为相似。平日里,单位的老前辈也亲切地称呼他“萝卜头”。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回国,组织上推荐他去西北某院校大专班学习。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在工程处从事文字工作。直到1980年《铁道建设》报复刊,他才调到报社工作。

    罗总编原则性极强,文字水平也很高,是位关心和爱护属下的好领导。担任总编后,他一直紧跟局党委、局工作重心,积极宣传报道局党委、局的部署和各单位贯彻落实情况。报纸不仅发行到全局各单位,还普及到大大小小的工班,深受基层员工欢迎。

    罗总编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工作上不断创新。在他的倡导下,《铁道建设》报在全路各家报社中,率先采用电脑激光编辑照排系统,告别传统人工捡字排版,大大提高了编采效率。报纸从周刊发展到一周三期,并取得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正式出版刊号。其报副刊《花簇》更是盛极一时,不仅在企业内部大受欢迎,还卖到南京、无锡、上海等城市的社会报摊和上海局所有客运列车上。

    《铁道建设》报作为局党委机关报,罗总编格外重视全局精神文明建设宣传,他坚持报纸的新闻属性,将党委要求和基层实践结合起来开展报纸工作。

    为了办好报纸,罗总编无意中“得罪”了很多人。有一次,当时局机关某部门开会,工作人员写了个报道,直接找罗总编要求发表。罗总编看完稿子后,说:“你们内部会议没有新闻价值,不适合报道。”随后该部门处长亲自打电话给罗总编,要求将报道发出来。罗总编摇摇头,再次拒绝。他曾多次交代当时负责要闻版编辑的我,一定要多发基层报道,可发可不发的会议报道不发。这样一来,罗部长得罪的人就多了起来,还顺带着我们一起“遭殃”。

    那时候我爱人、孩子都不在合肥,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我向某部门部长递交了申请报告。当时,那位部长看了一眼报告后就丢在桌子上,说:“你们报社也有求人的时候?叫你们老罗来找我。”简直是公报私仇嘛!我回去生气地向罗总编汇报。罗总编拍拍我的肩膀,以示安慰。深吸一口气,呷了一口茶水,便起身去找那位部长理论去了。在坚持原则,不妥协、不让步的情况下,沟通未果。无奈之下,罗总编请出局领导,在局领导的妥善协调下,最终解决了报社记者编辑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

    罗总编不仅脑袋大,而且眼神也格外犀利。有一次我和他到苏州一座公路大桥工地采访,工地上挂了一条横幅,横幅上写着热烈祝贺某大桥胜利合拢。罗总编看后当即指出,条幅上的“拢”字错了,应该是合“龙”。工地负责人跑到罗总编跟前,一再发问究竟该用哪个字。罗总编说,大桥从两岸向中间修,接上了叫合龙,从此岸修到彼岸叫合拢。事后那个工地负责人钦佩地对我说,总编水平就是高!

    在日常工作中,罗总编选稿、审稿都非常认真,每一个版面、每一篇稿件都要亲自过目和修改,从不让他人代劳。遇到局里有大事或重要活动,他都要亲自采访。局里召开重要会议,他也及时赶过去参加,既是与会者也是记者。会议开完,他的消息也写出来了。当时报纸上一些显示“本报记者报道”却没有记者名字的消息便都是出自罗总编之手。

    我曾经多次和他一起到基层采访,回来后都是他亲自撰写长篇通讯。1986年,丁关根任铁道部部长时期,全路推行“大包干”,铁路基建口只有中铁四局、中铁五局两家单位的局长被选为铁道部的先进典型。关于张建基局长的报告文学《跋涉》,就是他带着当时编辑组副组长程建伟完成的,标题亦是他亲自拟定。而关于他的署名“陈于”,他向大家解释道,是他名字“成誉”的谐音。

    在一起共事的过程中,罗总编对编辑记者的学习尤其重视。当时报社编辑记者骨干都是“文革”过来的初、高中生,没有上过大学。根据这个现状,国家举办全国新闻系统职称统考,统考前半年指定几十个课程让在职新闻工作者自选十多门自学,统考过关即承认具有大专水平,准予参加新闻职称评定。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时间看书学习参加统考,罗总编很多事都亲力亲为,减轻我们的工作量。还有在职称评定阶段,罗总编作为铁道部新闻职称评委会成员,为我们通过全国统考和函授大学毕业的编辑记者争取到破格政策,跳过助理职称直接定为中级职称的编辑和记者。

    除了在学习和业务上关心年轻编辑记者,罗总编还关心大家身体健康。那时,我是编辑组组长,兼编辑一版,长期伏案工作,由于颈椎压迫血管引起脑供血不足而时常头痛不止。罗总编知道后,在报社会议室摆上了乒乓球台,还有当时较为时兴的康乐棋,让编辑们工作休息期间适当活动一下。每逢节假日,更是把我们轮流请到家中吃饭,他亲手做菜,每道精美、可口的菜中都有“家”的味道。至今,让我留恋。

    值此报社复刊四十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亦师亦友的好领导、好兄长罗成誉总编。     (吴耀彬)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