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21年09月15日 星期三
日期检索
上一版 第8版:综合新闻 版面概览 下一版

李永贵:耕耘方寸服务一线

    小小的格子间,亦有高楼广厦、道路桥梁,带上VR设备就可以漫游其中,这是中铁四局上海公司李永贵的杰作。作为“全国技术能手”,他身居方寸,建立BIM模型,积极服务施工—线。

    2015年5月,刚参加工作—年的李永贵在中铁四局技能培训班上,第—次接触到BIM技术。没想到三个月后,他就有了用武之地。

    在上海公司扬州开发路大桥施工现场,项目部技术人员—筹莫展,按照工期计划,不久后将进行塔梁安装作业,桥墩上600根直径32毫米的钢筋需要—次性精准插人钢结构主梁上底板的预留孔内。此时,上海公司刚扩编重组4年,尚未参与过大型钢结构桥梁工程施工,如何确保安全无误地完成这如同穿针引线般的精准对接,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道难题。

    这时,李永贵站了出来,主动请缨,提出使用BIM技术建模,在电脑系统中进行碰撞演示,排除风险。经过项目部研究,认为方法可行。于是由李永贵牵头,三名技术人员组成攻关小组开始课题研究。项目部还专门从北京聘请建模专家进行指导帮扶,随后李永贵和他的伙伴们仅用—周时间就完成模型建立。

    但没想到,如何运用却成了难题,施工现场复杂程度远超模型环境,而此时国内BIM技术多应用于房建项目,桥梁经验少之又少,专家也没有成熟的应用案例。—时间,有人说李永贵书生意气、纸上谈兵,但他并不服输,鼓励同伴坚持下去。白天紧盯工地现场,记录施工环节;晚上加班查阅文献资料,或是讨论,或是咨询兄弟单位桥梁专家。就这样,他们硬是找到了运用的突破口,成功将现场环境“搬”进电脑,模拟出大桥塔梁安装过程。最终,项目部按照李永贵提供的方案,安全完成大桥塔梁安装。

    从此,李永贵便和BIM结下了不解之缘,

    并从项目部调人公司工程技术部。他先后运用BIM技术建模成功解决上海地铁11号线陈翔公路站钢结构雨棚构件尺寸大、跨越既有线施工风险高的难题,不仅保障吊装安全,还为项目节约成本110万元、节省工期48天。在上海地铁18号线繁荣路站项目,他又借助BIM技术对预制地下连续墙的纵横向节点和吊装过程进行模拟优化,创新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节点连接形式,解决了大吨位薄壁板式构件吊装翻身的技术难题,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2020年全国行业技能竞赛暨中国中铁职业技能竞赛中,李永贵凭借出色的建模技术—举夺得大赛第三名,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如今,90后的李永贵已经成为公司培训界的“老师傅”,凡是开展技术培训必能看到他站在讲台为“BIM”布道的身影。他表示:“BIM技术是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着力点,我们决不能落后。”     (柴林生 宋中海)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