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21年12月01日 星期三
日期检索
上一版 第11版:专 题 版面概览 下一版

建功盐城正当时

    施工现场鸟瞰

    绑扎钢筋

    箱梁架设

    首联连续梁浇筑

    近年来,苏北地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增加。盐城作为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和长江三角洲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乘着发展的东风,全市基建项目多点开花,因此成为中铁四局二公司滚动发展的主战场。为深耕盐城市场、谋求长足发展,二公司于5月26日成立盐城分公司,在盐城承揽项目涉及铁路、公路、市政等不同专业,累计合同额超189.88亿元。

    盐城市区范公路南段工程(二期)就是滚动发展的成功案例之一。项目起自步湖路北侧,顺接南环路高架与范公路高架交叉的伍佑枢纽,沿开放大道(老204国道)向南穿越伍佑街道,与步湖路、新盐路交叉,止于规划中的科创路,路线全长约4.62公里,其中高架段约3.08公里,地面段约1.54公里,采用全高架快速路方案,合同造价8.16亿元。

    主动出击化解征拆难题

    11月17日一大早,项目党支部书记秦端阳就忙着赶去盐城市城南新区拆迁办,沟通红线内房屋拆迁事宜。2020年7月中旬进场至今,为啃下征拆这块“硬骨头”,他早已数不清来来回回跑了多少次,现如今征拆工作进入尾声,作业面基本展开,施工生产如火如荼,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重重困难。

    项目管段范围内,需拆迁加油站2处、民房97户、企业及商铺126户、温室大棚11处,待迁改弱电管线40余处、电力管线36余处、给排水管道31余处。这里的管线或并行、或横穿、或架空、或地埋,整个立体空间被复杂交织的管线包围得密不透风,严重影响着道路和桥梁施工。若想将人口密集、商业活跃、生产生活集中的伍佑街道重新排列组合,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高架快速路,首要任务就是征拆。项目部工作人员通过前期勘察走访了解到,短期内无法实现全面开花,只能因地制宜,变换思路。

    “去年10月正式开工直到今年5月,这大半年的时间里,征拆工作推进极其困难,大面积开工不了,我们只能小面积开工,见缝插针地施工。”项目经理宋伟介绍道。

    管线包括燃气、电力、通讯、水管、国防光缆等,涉及产权单位众多,迁改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很难一步到位。此外,国防光缆一年仅有两次迁改机会,若前期协调准备工作不足,将直接推迟半年;自来水管道贯穿整个高架承台桩基,马虎不得,稍有闪失,便影响着整个便仓镇居民用水。

    “我们积极对接地方拆迁办,深入走访拆迁户,了解征拆堵点和进度,为施工提前争取到作业面。最难的还属房屋拆迁,这不,秦书记又去拆迁办了,目前还剩最后几户,拆迁工作就彻底完成了。”宋伟感叹道。

    若只是住户也罢,而伍佑街道两旁原是鳞次栉比的商铺、菜场、宾馆、饭店等挤满了整条街道,是周围百姓的谋生之处,拆迁难上加难。结合现场实际,项目部灵活应对,秉承先易后难的宗旨,调整施工工序,把作业面化整为零,步步为营推进,将困难各个击破,边拆迁边施工,实现征拆和生产双向推进。

    有令必行全力推进施工

    10月底,管线全部迁改完毕,完成桥梁下部结构施工;11月底,项目主体施工完成;12月10日,全线架梁完成……对于上半年还在忙于征拆的项目建设者来说,这些节点目标仿佛是天方夜谭,但现在他们用行动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8月,项目部接到业主通知,要求务必于明年5月完工,意味着到今年年底要完成80%施工任务。得知消息后,大家心头一紧,当时征拆工作一筹莫展,如期兑现施工目标已是不易,现在要求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完工,顿时压力倍增。作为盐城市场的一员,项目部参建者深知,每个项目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的,不仅代表着自身,也是企业在盐城的一面旗帜,事关后续市场开拓,所以全力以赴推进施工进度刻不容缓。

    范公路南段工程(二期)沿204国道一路向南,204国道是大丰到盐城市区最便捷的道路,即使不是早晚高峰期,依旧车水马龙,货车、客车、非机动车不断,车流量极大。由于施工需要,交通导改多处,只剩半幅道路,通行更加拥挤缓慢。为提高施工效率,减少道路拥堵给百姓和施工带来的不便,项目部安排8名工作人员早晚交通高峰期值守在易堵的路口协助疏解车流。

    紧临既有道路施工,安全管控压力大,作业风险高,尤其是现浇梁作业现场,一边是车来车往,一边是满堂支架。“还好我们优化了施工方案,不然采用之前那个门洞的方案,施工不仅成本增多,看着更心惊胆战呢!”项目部工经部部长陈红旗说。

    管段内设计现浇梁6联,其中第二联、第七联、第二十三联现浇梁处于路口,原方案通过设置门洞,上部完成施工,下方保证通行。要建立满足正常通行的门洞,搭设周期长,需张贴相应的警示标识标牌,支撑体系安全系数必须达标。这样一来就会耽误不少时间,施工风险也骤然增加。项目部与地方交警大队沟通协调,经过多次现场研讨和推演,决定调整思路,取消门洞,导改绕行,将现浇梁北侧桥跨预制梁先行架设,原始下穿三联现浇梁道路交改到已加设预制梁下面通行。

    “取消门洞,一来安全性提高了,二来少了搭设的时间,三来方案优化后节省了约100万元的费用。而且现浇梁使用的盘扣脚手架分包单价为综合单价,包含易耗品费用,分包队伍为节约支架和机械租赁费,也会自觉加快施工,整体速度自然就快了。”陈红旗补充道。

    资源整合发挥集聚优势

    6月以来,项目施工提速前进,不到半年时间完成产值2.52亿元,兑现节点目标指日可待,这离不开区域资源集聚的助攻。

    作为盐城交投成立后的首个重点项目,业主对标准化要求高,提出将预制梁场建成亮点工程。立足滚动发展的沃土,项目部研讨决定,二次利用徐盐铁路大丰梁场驻地,将梁场场建剩余价值最大化。经测算,利用已有大丰梁场较新建梁场节约近160万元。区域资源集聚的优势不止于此,项目部还积极整合利用二公司徐盐铁路六分部及盐城片区其它项目现有资源,如机械设备、周转材料、办公用品等。

    “这项目驻地是我工作以来遇到最好的驻地,鸟语花香,环境宜人。”大家口中的最佳驻地,原是之前二公司代局指的盐通铁路项目部就近租赁的当地民房。盐通铁路项目结束后,范公路项目中标接档,实现“拎包入住”;项目多数人员由徐盐铁路转战而来,区域内人员调配流动,缩短磨合适应期,团队配合度更高;基于前期项目建设,在盐城早已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与业主、地方单位关系十分融洽,对接沟通顺利,便于工作开展。市场滚动发展成熟,区域资源集聚,让项目参建者更加坚定“以干促揽、以现场保市场”的信念。

    “2015年10月,我来到盐城,不知不觉在这里奋斗了6个年头,先后参建徐盐铁路、盐城站东广场等项目。刚来时,这里没有高铁,每次回趟家都很不方便。现在不一样了,乘着参建的高铁回家,这一路上别提多自豪了!”宋伟笑着说。

    身为筑路人,他们在苏北大地建功立业,为交通路网建设贡献力量,见证城市变化的足迹,同时享受着交通发展带来的便利,能让更多的人平安顺利回家,也让自己回家的路不再遥远,这大概就是最幸福的事。(本报记者/王晓悦通讯员/秦端阳李留情 丁秀赫 图片提供/李留情 高瑞)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