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中铁四局一公司自1986年承建国内首座拥有高速环道的试车场——解放军总装备部定远试车场,30多年来先后承建国内10多个大型综合汽车试验场、30多座中小型试验场和测试道,占国内市场份额85%以上,真正成为试车场施工领域“王牌军”。
2017年8月,这支国内汽车试验场建设领域的“王牌军”来到襄阳,立志将襄阳汽车试验场改造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设计标准最高、试车功能最全的试车场。
一定要擦亮试车场这块“金字招牌”
襄阳汽车试验场始建于1985年,曾是全国功能最全、服务最好、设施一流的现代化汽车试验基地。因其运行已到达高度饱和状态,无法满足试验需要,东风汽车试验场(国家检测中心)启动试车场扩建项目。
一公司承建的襄阳汽车试验场扩建工程位于老试车场东侧,占地面积2574亩,南北长2250米,东西宽630至900米,分三期和四期两个工程阶段。三期建设动态圆广场、直线加速路、中间加速路、回车路、IS0噪声路、高低附试验路、NVH试验路、操稳主观评价路、进场路及连接路,其中包含的特殊道路多达46种;四期第一阶段建设直线性能路、圆广场、商用车模拟高速公路、进场路及连接路、回车广场及试验准备区。改扩建后的襄阳汽车试验场将拥有国内最大、场地设施标准最高的操稳评价测试道路,可实现“不出襄阳,模拟全球”的汽车测试目标,因此襄阳汽车试验场的建设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试车场作为一公司的“金字招牌”,干的好坏事关企业形象。时任安庆新能源项目经理蒋仰杰承受着期望和压力接受公司任命,迅速进场开展施工。“试车场是咱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也必须干好襄阳试车场。”拥有多年黑色路面施工经验的蒋仰杰给员工加油打气。
进场之初,襄阳试车场项目严格按照业主单位建设质量和工期目标要求,逐一分解任务,落实施工计划和资源配置,确保施工生产有效率、有成绩。蒋仰杰不仅经常邀请国内外在试车场领域的专家到项目交流先进经验,更是带着技术员们认真学习公司已建成的试车场的施工经验总结。
在不断摸索中,襄阳试车场项目开展的“基于人体舒适性测试的汽车试验场NVH路关键技术研究”“汽车试验场不规则起伏沥青路面施工工法”等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申请“一种试车场不规则波形路面的施工方法”等专利11项,上报万众创新成果6项,“微创微改”成果4项,形成QC成果1项。
400米路36000多个测量点
“以前干路面项目时,是想尽一切办法把路铺平,现在做试车场,不仅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路铺不平,而且这个‘不平’要体现出高标准来。”蒋仰杰说。
“把路铺不平”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根据设计要求,通过铺筑不同材料、创造曲线效果、人工制造损伤等方法,高度模拟现实中的多种路况,从而达到在不同路况条件下测试车辆不同性能的要求。这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尽管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个试车场,但总体来说很多关键技术标准依然需要参照国外先进经验。试车场属于特种路面施工,相比普通的路面项目,它的工序更加复杂。普通路面浇注混凝土只需经过收平、磨光等2至3个工序,而试车场的特殊造型路面则需要不停、反复地塑形,工序繁多。此外,因为要满足汽车企业对汽车新产品定型试验和强制性检验试验等方面的要求,试车场对平整度、平顺性的要求非常高,这就对施工精度提出严苛要求。尤其是测量工作,普通路面5米设一个点已经足够,但试验场50厘米、30厘米、甚至15厘米设一个点都非常普遍。比如,在一条400米长的打鼓音路上,襄阳试车场项目以20厘米宽的网格为单位就设了多达36000多个测量点。
工程建设是根本,材料供应是保障。“46种特种路面,所需材料类目繁多,可以用小、细、碎、杂四个字来概括。”项目总工程师黄武解释说。“小”是除普通的混凝土、钢材等大型材料外,还需要很多螺母、鹅卵石、尼龙绳等小型材料;“细”是对材料精度要求高,所需的不同规格的混凝土模板达20种之多,精度均要求控制在1毫米内,达不到要求就要靠人工一点点磨平;“碎”是需要的很多材料比较特殊且需求量很少,不能用集中采购的方式进行大规模采购;“杂”是所需材料种类繁杂,据统计共有200多种,且每一种材料里又有很多不同的规格型号。
班子很团结员工很争气
“在襄阳奋斗的这几年,我们团队凝聚力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项目党支部书记高学文说。
襄阳试车场项目工程部技术员李恒刚毕业不久,主要工作是负责路基及路面测量控制工作。这些工作在别人看来琐碎繁杂,他却始终谨小慎微,不急不躁。2020年9月,项目在饱受长久的雨季耽搁后,终于迎来晴好天气。为加紧环道曲面刷坡施工,一连几天李恒都“赖”在工地,别人施工前他测量放样,别人施工中他在过程中检测,施工完后他还得继续做完工检测。有人问他:“李恒,你从早到晚除了吃饭还没有歇一下,不累吗?”他抹了把汗回答道:“累呀,可是一想到紧张的工期,我就想快些把点放完,好让大家伙明天可以顺利施工。”高学文说,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他,根本无法相信一肩挑起重担的,竟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子。
物资部部长冯俊国,在工作中从来也不叫苦喊累。“为了完成材料采购工作,冯部长不知道走了多少路,鞋都磨坏了好几双。”项目办公室员工艾雨阳说。有一次,项目需要一种定制的树脂水沟,冯俊国根据图纸要求到网上找了几天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生产厂家,不得已只能到建材市场上一家家找,可几天过去了,襄阳的建材市场几乎快跑遍了,能够提供定制服务的厂家还是没有找到。“就是把襄阳翻个遍,我也得找到!”他顾不上吃饭、午睡,整天忙碌在外。“联系到第十二个生产厂家的时候,终于有了眉目。”那一刻,冯俊国长舒一口气。
项目员工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业主和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高度赞扬,每次他们到项目检查时都会竖起大拇指:“在压力和困难之下,中铁四局把工程干得这么好,真让我们刮目相看!”
如今,襄阳试车场改扩建工程三期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参建员工又紧张地投入到四期施工中。
“刚进场时,这里一片荒芜,襄阳试车场,我见证了它从无到有的全过程。同时,它也见证了一公司在试车场施工领域的又一段成长历程。”看着一辆辆驶入试车场的汽车,蒋仰杰感慨地说。
(本报记者/惠晓芸 通讯员/文心语 唐雨卉 图片提供/文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