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地处湘鄂赣边陲,是秋收起义主要军事力量的集结地和出发地,更是第—面军旗升起的地方。新时代,中铁四局市政公司积极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自2018年6月以来,组织青年员工在江西修水这片红色土地上努力奋战,绽放青春光彩。
作为全局首个高标准农田项目,修水县高标准农田EPC建设项目合同额3.6亿元,建设面积约12万亩,共涉及36个乡镇,360个行政村,建设任务分3年3个阶段,每年的10月份开工,次年的3月份完工。其中2018年建设总面积2.9万亩、2019年4.3万亩、2020年4.8万亩,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灌溉渠道、排水沟、机耕桥、提灌泵站等施工内容。
设计方案对接“三进三出”
项目前期设计阶段,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年轻的项目经理王建军带领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青年员工积极深人现场,跑遍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每个区域,吃透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标准,不断与业主单位、设计单位做好沟通协调,充分听取并积极采纳地方各级政府及当地群众的意见,在极短时间内取得全部设计图纸。
期间,大家还总结出“三进三出”的设计方案对接工作法:“—进—出”就是各技术小组深人乡、村、组了解当地老百姓建设意愿,确定建设范围。针对过程中村民意见难以统—、利益诉求各不相同等诸多困难,项目部青年员工反复宣贯高标准农田设计整体规划和建设意义,极大地争取当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二进二出”就是在初步了解村民建设意愿和实际建设需求后,在总投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水系线路、建设项目等方式初步确定设计方案。“三进三出”就是根据初步设计方案查缺补漏,针对排水涵管、机械下田板、田间放水口等具体细部结构设置,进—步细化设计方案,确定最终施工设计图。
老百姓才是最好的“监理”
“你们不要来施工了,之前的施工单位干了—年,不仅没干好,反而造成渠道漏水、道路塌陷、田地不平等问题,导致我们无法有效耕作。”2018年10月16日高标准农田破土开工后,就遇到当地部分百姓的阻工和埋怨。项目党支部书记赖贤新说:“初期很多乡亲并不愿意将土地交给我们,认为我们和之前的企业—样,保证不了建设质量。但是,老百姓的质疑不仅没有影响我们的士气,反而激励着我们—定要把这个民生工程干好。”
为了保证耕植土的质量,不影响农民后期的耕种,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先是动用机械设备将根植土剥离,并统—堆放,再对下层土进行平整施工,最后再将肥沃的根植土覆盖上去。具体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倒排工期,合理配置人力、机械设备,大干期间每天都有200多台设备和800多名工人进行作业,施工现场以日保周、以周保月,确保项目进度,为修水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粮食生产的稳产增收,达到“田成方、路相同、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总体建设目标。
在全体青年员工的辛勤付出下,修水县在九江市高标准农田验收评比中排名靠后的被动局面被彻底打破,连续3年名列前茅,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相关单位的高度赞誉。
农田建设也有“技术含量”“修水县12万亩高标准农田分布在境内
数百个行政村,施工范围广、作业面分散,图纸上的沟、路、渠以及各种水源、渠系构筑物较多,纵横交错复杂且不规律,图纸匹配现场位置困难,短时间内无法确认单元工程所在位置以及设计参数,对项目技术管理具有很大的挑战。”2017年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项目工程部技术主管彭汪奇说。
为克服施工中存在的难题,项目部及时成立青年突击队和技术攻关小组,不仅将常规培训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还通过积极探索,改变传统的“方格网”做法,创新应用gland软件进行土地平整规划设计,达到规划设计更科学、土方量计算更精确的效果。改变传统利用施工图查找具体建设项目的方式,创新将施工图与奥维定位地图相结合,有效解决各项技术难题,为现场技术变更、工程数量计价与收方、技术检查以及路线指引等提供极大帮助。
用实干成效践行“高标准”
2016年毕业于华东交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项目工经部副部长胡微龙感慨地说:“小时候看爷爷种田时最难解决的就是灌溉问题,每次都拿着抽水泵从很远的地方把水引过来,遇到地势较高的‘望天田’,就更是只能看天吃饭。现在我们参建的高标准农田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我坚信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终将会实现。”
项目部还先后荣获修水县“青年文明号”、中铁四局“道德讲堂”“幸福之家”、市政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诸多荣誉。3年来,项目部青年员工将忠诚渗透在红色的土地中,将汗水挥洒在希望的田野上,不仅用辛勤的付出勾勒出—幅“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美丽乡村画卷,更将在今后的乡村振兴事业中绽放出绚丽光彩。(何鑫 武佩佩 宁政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