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四局二公司雅(安)叶(城)高速拉日段工程十二标项目地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仁布县境内,管段全长22.4公里,合同总造价26.6亿元,为全局体量最大的高原地区路外项目。管段内平均海拔超4000米,年平均气温仅4℃,紫外线辐射量高达内地3倍,氧气含氧量仅为内地60%。自2020年4月进场以来,面对战线长、难度大、高寒缺氧、物资匮乏等多重困难,项目党支部以推进“铸魂、争先、关爱”工程为抓手,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员工征战高原、拼搏奉献,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施工管理任务,充分发挥了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并分别荣获中国中铁“先进基层党组织标杆”、局“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推进铸魂工程打造攻坚克难堡垒
缺氧不能缺精神,在生命禁区挑战工程建设的极限,队伍的精气神至关重要。为此,项目党支部将思想教育、精神引领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大力推进“铸魂工程”,带领全体参建人员攻坚克难。一是攻克高反关,筑牢坚守之“魂”。高原反应是进藏人员需要克服的第一道关口。尽管项目员工都是年纪轻轻、身体棒棒的,可进藏之初,强烈的高原反应还是狠狠地给他们送上一个“下马威”。有的员工头痛欲裂、夜不能寐,有的员工肠胃不适、吃啥吐啥,也有员工产生“换个项目”的退缩想法。为此,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与员工逐一深入谈心,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稳定思想情绪,打消“打退堂鼓”的念头,同时通过补氧、饮食、休息等各种方式进行调理,使大家减轻症状、适应高反,顺利地攻克进藏第一关。二是增强使命感,筑牢奋进之“魂”。党支部注重加强形势任务教育,组织全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到西藏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川藏铁路开工建设重要指示精神,讲清雅叶高速作为联通川疆、贯通西藏的交通大动脉和进藏公路新的标志性工程的重要性特殊性,从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支援西藏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实现边疆稳定的高度,增强全体参建人员“援藏”的光荣感使命感,不断汲取奋进的力量。三是当好传承者,筑牢奉献之“魂”。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是老一辈筑路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青藏高原正是这一财富的主要发源地。党支部坚持将传承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持续开展“老西藏”精神、青藏铁路精神、“两路”精神等系列学习实践活动,定期组织《二处春秋》读书分享会,引领全体参建人员弘扬铁军精神、再战雪域高原。
争创先锋工程打造创先争优堡垒
“要争就争第一、要干就干最好”是中铁四局人的文化基因。项目党支部锚定“三个一流”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体参建人员创先争优,全面争创“先锋工程”。一是业绩创一流。通过开展“决战决胜四季度,六赢六保筑天路”等劳动竞赛,项目部勇夺全线首个隧道进洞、首个钻孔桩开钻、首个路基试验段成型、首个涵洞验收、首个连续钢构合拢、首个路基水稳铺设、首个路面沥青摊铺等多项第一,2021年完成产值超10亿元,在雅叶高速全线实现起步领先、步步领先;围绕“效益提升年”开展创新创效系列活动,组织全员在优化施工组织、加强物资采购和利用、抓好变更设计等各个环节献策献力,项目开累实现盈利超5000万元。二是形象创一流。一方面,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打造品质工程,因地制宜推进标准化建设,在雅叶高速全线做到示范引领,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为局在西藏自治区公路工程信誉评价中获评AA级作出巨大贡献,为公司后续中标西藏隆子等项目实现区域滚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誉支撑。另一方面,坚持将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在实际行动中,通过抓实脱贫攻坚、帮困助学、抢险救灾等,为当地农牧民创收9000余万元,资助60余名贫困学生,彰显央企的责任担当,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也赢得藏族同胞的大力支持和信赖,仁布县各界先后赠送锦旗6面,在施工审批、征地拆迁等方面确保了项目快速推进。三是团队创一流。党支部大力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主题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带头冲锋在前、带头坚守岗位。在“两桥两隧”攻坚战中,为顺利拿下曲龙雅江大桥这个“卡脖子”工程,副经理马俊带领三工区全体员工连续奋战4个月,确保钻孔桩施工按期完工,兑现“宁可多掉三层皮也绝不拖后一天”的郑重承诺;为加快破解制约施工的砂石料供应难题,项目书记方善智在妻子做重症手术时,两难中选择留在工地奔波协调。正是这些共产党员舍小家顾大家、识大体顾大局,让党旗在世界屋脊上高高飘扬。在他们的带动下,测量员吴飘每天背着氧气瓶上下奔走于陡峭山峦,领工员张多强主动申请到地质最差的隧道工点管现场,项目上下形成人人争先、比做贡献的浓厚氛围。
实施关爱工程打造凝心聚力堡垒
“在高原项目,需要员工讲奉献,但不能只让员工讲奉献;提倡员工做老实人,但不能叫老实人吃亏”。秉承这样的理念,项目党支部坚持从暖人心、育人才、聚人气三个维度精准发力,精心实施“关爱工程”,打造高原之巅的幸福大家庭。一是高原暖人心。为帮助员工克服高海拔、大温差、强紫外线、低含氧量带来的身心考验,在做好设立高压氧舱、配发制氧机、加湿器、保暖油汀、每年开展两次健康体检等软硬件保障工作的同时,着力施行个性化关爱举措,结合工作任务变化及员工身体状况监测,实行员工工作量“动态调节制”,采取员工定期轮休、冬季长休及员工家属假期反探亲相组合的灵活休假机制,不断增强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党支部以幸福超市、幸福班车、幸福医疗、幸福生日、幸福理发、幸福快递、幸福菜篮等“七个幸福”为抓手,实实在在为员工办小事、办实事,深受员工一致好评。二是高原育人才。雅叶高速项目全员平均年龄不足29岁,均为毫无高原施工经验的年轻人。党支部将人才培育摆在重要工作日程,带领项目一班人顺利攻克曲龙雅江大桥复杂地质条件桩基施工、隧道涌水和软弱围岩处理、大温差环境下混凝土质量控制等10余项施工技术难题,在苦干实干中淬炼技能、锤炼队伍,先后为公司输送项目正副职4人、部门负责人3人、各类技术人才10人。三是高原聚人气。对员工的关注、认可、鼓舞和激励是更高层面的关爱,对于边远艰苦项目的员工来说这个层面的关爱需求更为迫切。项目党支部对此格外重视,公司后方也给予全力支持。在提拔任用上给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高原项目员工;在待遇收入上给激励,设立高原补贴,上调大干奖金额度;在评优评先上给荣誉,项目上表现优秀、贡献突出的集体和个人频频获奖;在宣传报道上给关注,在内外部媒体平台刊发项目各类文稿20余篇,传递高原项目被关注、受重视的正能量。通过一系列鼓舞人心、提振士气的有效举措,进一步激发参建人员战天斗地、干事创业的豪情。
以上是二公司雅叶高速项目党支部在打造“攻坚克难、创先争优、凝心聚力”战斗堡垒、加强和改进边远艰苦项目党建工作方面探索的一些做法。项目全体参建人员将继续秉承“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拼搏奉献精神,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雅叶高速工程建设任务,在雪域高原筑就百年丰碑、擦亮“四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