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22年06月15日 星期三
日期检索
上一版 第9版:专题 版面概览 下一版

飘向雪域高原的“哈达”

——中铁四局二公司雅叶高速项目施工纪实

进入6月,雪域高原日渐温暖,万物葳蕤,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宛如一条玉带环绕群山,焕发生机与希望,送来喜讯和佳音。端午前夕,向来素寂的西藏仁布县切洼乡突然喧闹起来。原来这天,中铁四局二公司雅叶高速项目部历时362天圆满完成跨雅鲁藏布江施工的切娃雅江大桥264片架梁任务,这是工程人喜迎佳节最好的庆祝。

雅叶高速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自四川雅安至新疆叶城,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东西横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拉萨“一环四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铁四局承建的十二标段全长22.2公里,主要工程包括路基11.325公里、桥梁19座、涵洞31座、隧道2处、仁布互通1处和仁布连接线8.514公里,工期48个月。

2020年4月,一群来自江南水乡的建设者跨越山河,奔赴至此,秉承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和青藏精神,积极践行中铁四局争先文化,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在雅鲁藏布江畔谱写着新时代的奋斗故事。

挺进高原  踏上“争先之路”

项目地处西藏日喀则,该地区12月至来年3月天气严寒,7月至8月为汛期,常有暴雨、冰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一年有效工期只有半年,加之项目沿雅鲁藏布江而建,地处高山峡谷之间,又紧邻拉日铁路,地理位置特殊,地质条件复杂,给施工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精神的支撑。初入高原,项目员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严重的则食不下咽,夜不能寐。驻地每日午后大风不断,晚间干燥寒冷,睡前必须将水倒在地板上,保持房间空气湿度。种种情况让员工身心健康备受考验,项目部党支部迅速反应,通过选树先进典型、加强人文关怀、落实保障措施等举措,帮助大家尽快适应高原环境,坚定“有冠必夺、有先必争、有旗必扛”的信念,排除万难,誓要打赢这场硬仗。

2020年5月23日,跨雅鲁藏布江施工的切娃雅江大桥开始施工。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每到汛期,冰雪融水汇入江中,一夜之间可能上升数米,给桩基施工带来挑战。“二工区要在明年汛期之前拿下墩身施工。”副经理章李在劳动竞赛动员会上立下军令状。“要集中项目优质资源,重点抢抓江最中央的四个墩子,争取早日冒头。”项目经理胥克明补充道。项目部集中人机料资源,优先保障大桥施工,并于2021年6月5日完成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架设第一片梁。但架桥机刚跨出去不久,就遇到瓶颈。由于场地存梁数量有限,根据进度很快将无梁可架。“有困难,党员上。”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方善智一声令下,迅速组织开展“大干100天 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劳动竞赛活动,参建人员日夜奋战,保障梁片供应。最终,项目部在拉日二期全线率先完成跨雅鲁藏布江大桥架梁施工。

“任经理,现场有人说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你快来看看吧!”现场安全员常永刚向副经理任文伟慌忙汇报道。仁布隧道掘进中,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缺氧是高原施工不可避免的状况,复杂恶劣的环境更是必须直面的难题。该隧道全长3355米,属特长隧道,隧道围岩主要为Ⅲ级、Ⅳ级、Ⅴ级,洞口多为粉砂地质,极易塌方,业主要求尽快进洞。“想方设法争当排头兵,不能丢了四局的文化。”项目经理胥克明在推进会上坚决地说。项目技术人员查资料、出方案、跑变更,最终说服设计方,增加导管数量和长度,加大注浆量,增大拱架尺寸,解决进洞问题,实现全线首座隧道进洞。5月18日,仁布隧道右线贯通,成为拉日二期首座贯通的3公里以上特长隧道。

项目部先后创造全线首个隧道进洞、首个钻孔桩开钻、首个连续刚构合龙、首个路面沥青摊铺、首个特长隧道贯通等多项第一。目前,项目产值突破20亿元,始终走在6个标段前列,先后荣获局2020年“创效益、夺奖杯”劳动竞赛第二名、公司2021年“创效前八强”项目第一名等成绩。

奋战高原  打造“精品之路”

项目管段平均海拔超4000米,年平均温度只有4摄氏度,紫外线辐射量是内地三倍、空气含氧量却只有内地的60%,常年风沙不断。

风沙强意志更强,匠心不改筑造精品。该项目是公司在西藏地区建设的首个公路工程,为开拓西藏市场,项目部制定“高标准、严要求、打造精品拉日高速”的目标,以“四化”建设为抓手,引进内地优秀的经验做法,创新质量管理工艺工法,加强品质工程建设。

进场伊始,局和公司选派专家,带领项目团队成立策划小组,形成一套适合高原特色的项目策划方案。通过分析所有工点,项目部确定仁布大桥连续钢构、曲龙雅江大桥连续钢构、仁布隧道、邓嘎纳隧道为控制性工程,以“两桥两隧”为主控,以架梁工期为主线,将四年工期优化至两年半,大大节约项目施工成本。

由于首次进入西藏市场,参建人员对工程相关要求不熟悉,项目部组织人员苦练内功强本领,开展相关规范、文件学习40余次,前往一期工程参观学习5次;开办“雅叶大学堂”,每周由项目领导、部门负责人、优秀员工轮流授课,共计开办49期;举办雅叶高速公路“创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项目技能比武大赛,提高全员质量意识。结合项目实际和施工经验,项目部制定标准化建设推进方案,引进全自动数控下料机、套丝机、数控滚焊机等设备70余台套,创新应用隧道带模注浆施工、智能张拉压浆、预制梁钢筋骨架胎架标准加工等17项工艺,保障工程建设品质。

“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母亲河。施工中,我们不仅要保障工程质量,还要狠抓绿色环保,碧水蓝天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项目部安全总监李延超在专题会上强调。为此,项目部紧抓生态环保关,通过加强环保问题排查整治、布置防坠网、泥浆池等,最大程度减少对雅江影响。

开工前,项目部开展首件验收,先后进行钻孔桩施工、涵洞施工、路基填筑、钢筋笼绑扎等10个分部分项工程首件验收,为后续施工确定标准。前期策划得当,标准执行到位,项目施工进展较快,多项工程成为全线首件,标准化建设水平一直位居全线前列,受到相关单位一致肯定,多次迎来业主和兄弟单位观摩。

扎根高原  建设“暖心之路”

作为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听从国家召唤,征战雪域高原,参与重点工程建设,在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和生存条件下,扎根藏区建天路是新时代的使命任务,舍小家为大家更是工程人不变的家国情怀。“把修好的路留给别人,把没有路的地方留给自己。”工程建设者们用意志和壮志,让精神从未因时代变迁而褪色。两年来,项目部人员克服困难,饱尝艰辛,铺就起这条民族团结路、共同富裕路,如今成为当地藏民心中的幸福路和暖心路。

海拔高追求更高,共建共促点亮高原。进藏后,项目部党支部围绕西藏特色,以“汉藏一家亲 企地心连心”联建共建活动为载体,增进民族友谊,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并先后与当地单位和村镇开展植树治沙、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故事”联合党课等活动40余次,并同仁布县切洼乡签订“村企结对 融合党建”协议。

每年7、8月,日喀则地区泥石流频发,项目部主动支援周边村镇抢险6次,投入大量设备、物资和人员,保障沿线农牧民生命财产安全,收到锦旗3面,彰显央企担当。在日益密切的交流中,项目部得知沿线农牧民生活仍不富裕,党支部将工程建设与支持当地农牧民转移就业相结合,聘用17名农牧民参与保通、保洁、司机等工作,就近租用机械700余台次,吸纳农牧民转移就业400余人,为当地创收9000余万元。

在实地走访中了解到,一些当地家庭因病因灾子女就学出现困难。项目部组织捐款、购置学习生活用品,先后对20余名贫困学生教育资助,赢得藏族同胞交口称赞。2021年5月28日,“汉藏一家亲,企地心连心”帮扶助学暨中铁四局、仁布县教育局联建活动启动,局团委与仁布县教育局签订《帮扶合作协议书》,移交奖学金。高原虽寒,但人心更暖,一系列暖心之举在雪域高原熠熠生辉。

时光无言,精神有声。百余名建设者从强大的精神支撑中汲取力量,用轰轰烈烈的热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高原上织就出一条带来希望的“哈达”,让藏区同胞的目光不再被高山阻隔,可以看向更远的地方。  (本报记者/王晓悦 通讯员/张正荣)图片摄影 许 国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