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18年03月28日 星期三
日期检索
上一版 第8版:花簇 版面概览

越来越好的“铁路世家”

    ■散文/○李克智

    说起我们家的铁路情缘,脑海里记忆还是蛮深刻的。从父母亲,我的爱人,还有儿子,都先后投入到了这个大家庭,真是应验了那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父亲18岁那年,也就是1955年由河北老家被招工入路,转战于祖国大江南北,结识了西宁卫校毕业分配到单位的母亲,生育我们兄弟三人。我于1963年出生于福建南平,是家中老大,那时父亲在参建鹰厦铁路南平联络线施工。1981年,我参加工作,也是18岁,先后参加了皖赣铁路、大沙铁路、株州铁路枢纽、京九铁路、京广铁路改造、株六铁路复线、福厦铁路、宁西铁路增减二线等八项铁路工程,参加了昌九高速、叶信高速、漳诏高速、泰赣高速、龙株高速、漯平高速、奉铜高速七条高速公路建设。现在厦门参与地铁2号线施工。我儿子李炜,2011年大学毕业后,也投入到了我们企业这个大家庭。短短四年间,李炜先后参与了咸宁西高速、南宁市政凤岭路立交桥、龙怀高速公路建设,目前调入赣深高铁项目部工作。

    打我记事起,就一直感到单位的流动性特别大。上小学时,开始由河南转到湖南,湖南转到江西;从县城转到公社,由公社转到三线厂办子弟学校;课本读过河南、湖南、江西的,而且内容也不统一。直至中学毕业,由于单位流动,居住的环境直到我参加工作,一直都是油毡顶、竹坯墙的房子,冬冷夏热。吃饭大食堂,洗澡大澡堂,开水排长队,买什么都凭票,粮票、豆腐票、肉票、烟票等等。我们哥仨小的时候,家里有缝纫机,逢过年,妈妈攒够布票才给我们做件新衣服,然后我穿了二弟穿,二弟穿了三弟穿,那句“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们是真得体验到了。那个年代就是这样,大家都差不多,相对我们家父母是“双职工”,收入略好一些,其实父母工资加在一起也不足100元。

    提到房子,我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幼小的时候,随父母流动奔波,四海为家,居无定所,哪里艰苦哪安家。1988年,五公司总部在江西九江固定了下来,盖起了办公楼和员工住宅楼。父母分得一套60平方米的三居室楼房,奔波于祖国大江南北修建铁路30多年的父母,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固定居所。

    我和爱人1988年结婚,和父辈一样,工程干到哪,家就安在哪。1996年,我们也在公司分得一套属于自己的50平方米两居室楼房。随后十几年间,又先后调整分配居住到80平方米三居室、124平方米电梯楼房。父母也由60平方米住房搬入到80平方米三居室居住。儿子2015年结婚,直接购置了一套公司为员工兴建的90平方米两居室电梯房,比起老一代员工,孩子们是幸福的。

    五公司总部住宅楼也由起初的10余栋扩建到30余栋,公司还在紧邻九江火车站附近的位置购地兴建了员工住宅基地,解决了已婚员工的后顾之忧。正所谓安居才能乐业,我们家三代人的住房经历,正是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说起我们这个家为“铁路世家”一点不为过。每每开车走过参建的高速公路,每次坐火车特别是动车、高铁途经自己和家人参建过的路段,自豪感油然而生,那些过往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们这一代人是祖国改革开放的全程见证者、建设者、受益者,我们为祖国而骄傲!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